近日
央视新闻报道了
劝县大山里的
“梦想合唱团”
孩子们天籁般的歌声
一次次飞出大山,走向世界,
荣获各种国内、国际大奖,
并曾唱响天安门广场
00:34年6月1日儿童节,当太阳从北京地平线冉冉升起的那一刻,随着*乐队的演奏,来自云南省禄劝县崇德小学彝苗童声合唱团的30名孩子,凝视徐徐上升的五星红旗,行少先队礼,齐声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当升旗仪式结束后,孩子们难抚激动的心情,唱起《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并用苗汉双语深情演唱《唱支山歌给*听》。他们发自内心的歌声,赢得了现场来自全国各地游客的掌声和赞许。
这些孩子是禄劝县崇德小学彝苗童声合唱团三团的小团员。作为“欢聚吧第个春天”文艺作品网络展映活动中最优秀的团队,他们应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中心邀请,于年5月31日赴京参加“欢聚吧第个春天”中国文联原创歌曲演唱会节目录制。
今天,小编邀您一起走近
这个曾经唱响天安门广场
的彝苗童声合唱团
听听他们的故事
六年前,
昆明退休音乐教师左伟走进大山,
义务教授这个合唱团的孩子们唱歌。
孩子们清澈优美的歌声,
不仅蕴藏着打动人心的力量,
更饱含着改变命运的梦想与希望。
每周二和周三,
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县
崇德小学的音乐教室,
都会传出美妙的童声合唱。
67岁的退休教师左伟,
6年前来到这所大山里的学校,
开始义务教授孩子们唱歌。
崇德小学,
位于乌蒙山区
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屏山镇,
这里曾经是乌蒙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
多名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周围山村。
80%以上是少数民族,
这些孩子从小就喜欢音乐、舞蹈。
然而,
学校缺乏专职的音乐老师。
退休后的左伟
第一次来到崇德小学时,
他便明白,自己再也离不开了。
不仅是因为看到那些
淳朴善良的孩子们
唱歌时眼里闪现的欢乐,
更是因为孩子们
渴望走出大山的梦想。
从年年底开始,
左伟每周二下午
要开车70多公里到学校,
教合唱团的孩子们上音乐课。
但是没过多久,左伟发现,
来学唱歌的孩子越来越少。
这些大山里的孩子从五六岁起,
就要帮家里干农活。
特别是暑假,
每天到山里捡些菌子,
就可以换些生活费,补贴家用。
而学唱歌这件事,
因为会耽误干农活,
遭到了家长们的反对。
左伟和学校领导翻山越岭
找家长谈心,一家一家动员,
并想方设法解决
一些家庭的实际困难。
慢慢地,
来学唱歌的孩子又多了起来。
为了打磨合唱团,
左伟6年来风雨无阻,
几乎放弃了自己所有的节假日休息,
寒暑假集中集训时,
他就住在禄劝县旅馆里。
山里娃都是零基础,
左伟就从最基本的发声、
识谱开始一点一点地教。
左伟的耐心和坚持
也换来了孩子们清澈、动听的歌声。
在左伟的带动影响下,
禄劝县多所中小学
相继成立了合唱团,
郑小瑛等一批音乐教育界的专家
也来到崇德小学,
为孩子们义务指导教学。
禄劝彝苗童声合唱团
也从此获得了越来越多
走出大山的机会。
他们多次受中国合唱协会邀请
赴京展演。
合唱团的孩子们不仅让全世界
听到了来自乌蒙山天籁般的歌声,
也让更多人看到了
大山深处的人们
改变命运的梦想和力量。
年年底,
禄劝县整体脱贫摘帽。
村民们的日子变好了、
山里的路也越修越好,
左伟开车去崇德小学,
再也不用走泥泞的山路。
而不变的,
是左伟和孩子们每周唱歌的约定。
已经升入禄劝职高的
合唱团一团班长张海仙,
因为唱歌变得越来越自信,
现在她已经成了
左伟老师的“小助教”。
张海仙说到:“对我的教育,
我再传递给那些孩子,
让他们能走出大山、走出云南,
去看更大的世界。
等到以后我长大了,自己走出来,
想给左老师一个大大惊喜,
就是开一个音乐会,
到时候把左老师请来,
偷偷给一个惊喜,
我们这些长大的孩子,
再唱一次《彝山彝水等你来》。”
云报客户端综合报道
来源:央视新闻、云报客户端
责编:徐嵩钦
视频编辑:石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