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记载明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决定将都城南京迁往北京,修建紫禁城,在全国范围内征集珍贵木材。
金丝楠(小叶桢楠)随即派大批官员分赴四川、云贵、江浙、湖广等盛产木材的省份采伐。木材按照长短和围长分成六等,一尺以上者为六等,二尺以上者为五等,四尺以上者为头等,五尺以上的就是巨木了,称为“神木”。派往四川的是工部尚书宋礼。
金丝楠老料chaz而当时四川马湖府的“神木山”就现四川省沐川县境内的五指山。五指山位于沐川县西面,是沐川县与屏山县的接壤处,山东面为沐川县永福镇及建和乡,山西面为屏山县中都镇太平乡。当年的五指山为原始森林,因丰沛的降雨使山中盛产巨大的小叶桢楠桢楠木。但山高路陡且远,难以运出山来。接着就发生了传说故事。
金丝楠茶桌据《神木山祠碑文》记载,当时采伐的巨木有数十株,难以运输,一晚上突发大水,巨木随中都河而下,“夜闻吼声如雷,石划自开,木由中出,无所龌龊,夜越险岩,肤寸不损,所经之年,一草不偃。”《大明一统志》卷70记载:“神木山,在沐川长官司西二十里,旧名*种葛溪山,本朝永乐四年伐楠木于此山,一夕楠木不假人力移数里,遂封为神木山,岁时祭之”。《明史》卷82记载:“永乐四年遣尚书宋礼四川……礼言有数大木,一夕自浮大谷于江,天子以为神,名其山为神木山,遣官祠祭。
金丝楠枯木茶盘大木出了原始森林,沿金沙江而下,运抵北京后,工部随即设立神木厂、大木厂、台基厂、黑窑厂和琉璃厂等五大厂,以作为贮藏材料之所。其中神木厂和大木厂是专门存放木材的地方。皇上感其“神佑天朝”,把五指山赐以“神木山”之名。据《屏山县续志》卷下记载:在中都镇对面、五指山半山处,立有一碑,“原形以白石为之,由北都运来,高一丈五六尺,阔四尺,厚五寸,建亭其上,砖石凳砌缜密,字画遒劲,类欧颜,永乐间湖广撰书。”
金丝楠乌木树瘤摆件由此可以看出故宫所用的金丝楠(小叶桢楠)木大多都出自四川沐川县五指山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