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山县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屏山品红楼
TUhjnbcbe - 2023/1/13 20:16:00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因此为啥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这支曲子名字叫《红楼梦引子》,是警幻仙姑口中所说的《红楼梦十二支曲》之一,也可以看作是切合《红楼梦》主题思想的主题曲。

《红楼梦》开篇就交代了这本书“大旨谈情”,这个“谈情”却不是我们今天的人们理解的谈情说爱的意思,它有更广深的涵义,包括人的本性之情,女儿之情,对家族盛衰的感情,聚散离合之情等等,脂砚斋在甲戌《凡例》中有写:

漫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不但是作者曹雪芹的血泪情深之作,就连脂砚斋这个品评者,对这个“情”字也有很深的切肤体味。“谈情”是《红楼梦》的灵*,也是两百多年来,让无数《红楼梦》爱好者无尽唏嘘的核心价值所在。今天屏山从四个方面解析“大旨谈情”。

大旨谈情之一: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我之上。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哉。

《红楼梦》一个最重要的主题就是歌颂女性,在中国历史上,母系社会结束之后,因为农耕,因为战争,女性的地位一直都是低下的,女性最重要的作用就是繁衍,是传宗接代的工具而已,甚至是男人的玩物。几千年历史中,主流社会从来也没有正视过女性的价值。可是出来了一个异数曹雪芹,他在绝对的男尊女卑的社会里,产生了女性比男性高贵的思想,他认为无论是才华还是能力,女性都不比男性差,甚至远高于男性。他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见到女儿就觉清爽;说男人是泥做的骨肉,见到男子就觉浊臭逼人。

曹雪芹这种颠覆传统的三观令人瞠目结舌。要知道,封建社会,很多的场所,比如庙堂、宗教、祭祀等非常正式的场所是不允许女性涉足的,因为那个社会将女性视为“阴人”,会冲犯所谓的正式活动。因为女性每月有经期,甚至有观念认为女性是不洁的。

曹雪芹不管这一套,他说:金紫万千谁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在曹公的笔下,有咏絮之才林黛玉,有停机之德薛宝钗,有*治家贾探春,有一肩担负家族重担的贾元春,有魏晋名士风度的史湘云,有才具卓著的王熙凤,有高瞻远瞩的秦可卿……而曹雪芹自己说,这些女子远远高过自己,在她们面前,自己是自惭形秽的。反映在《红楼梦》具体的场景里,比如每次作文联诗,贾宝玉都是落第的。

大旨谈情之二: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绔,饫甘餍肥。

《红楼梦》记录的是四大家族的日常,又以贾府为重要描刻对象。小说一开篇时的贾府已经萧疏了,尽管不必往日辐辏时的盛景,但仰仗祖宗的荫护,以贾宝玉为代表的贾府的主子们生活仍是锦衣纨绔,饫甘餍肥。举一个例子好了,比如伺候贾宝玉的丫环就有二十多个,小厮也有十个之多,加上奶妈、婆子、男仆,为贾宝玉一人服务的奴仆就达四十多人,小姐们的仆众与之相比要少些,但也有十多人。荣国府主母王夫人就跟王熙凤说起小姐们的丫环,说你这几个姐妹也太可怜了,丫头不过两三个像样的,其余的小丫头就像是庙里的小*,根本没法和上一代的小姐比,不过比普通人家的姑娘略强些而已。

贾府主子们的衣食、居所、娱乐等无不奢华靡费,富贵温柔乡里的贾府子弟,个个只知享乐,无一人对家族的前途命运担忧。

大旨谈情之三: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训之德,以致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以致今日蓬牖茅椽,绳床瓦灶。

《红楼梦》是一部家族盛衰史,贾府从崛起到鼎盛,再到衰落,最后覆灭一败涂地,败落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这里作者说是因为自己“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训之德,以致一技无成”导致的。

男主人公贾宝玉的确有悖于正统,不思孔孟之道,仕途经济。还呼醉心经济之道者为禄蠹。他是社会正统的逆子,被世人万目睚眦,百口嘲谤。却是警幻仙姑口中的闺中良友,是大观园里的绛洞花王。

所以,对于贾宝玉,也就是曹雪芹自己,这显然是作者的“假语存”。

贾府和四大家族覆灭的原因是复杂的,在时代背景上,曹雪芹说这是一个腐烂朽糟的末世,死亡是它不可抗力的必然归宿。内因上,是因为以贾府为代表的四大家族不重视教育,子孙一代不如一代。全是靠着祖荫只知享乐的败家子。

大旨谈情之四:闺阁中历历有人,不可因我之不肖,一并使其泯灭。用假语村言敷演出来,使闺阁昭传,醒同人之目。

曹雪芹著书*叶村,辛苦十年不寻常,他最大的驱动力就是为闺阁昭传,家族的败落,黑暗的现实,空有补天之志而无补天之门。那些才华横溢的、才具卓著的、德操崇高的美丽生命,自己完全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或称为家族的牺牲品,或称为当权者的工具,或被现实戕害,总之,越美好结局越惨。于是,曹雪芹让贾宝玉去怡红,十二钗自不必说,就连低贱的奴隶,他一样喜出望外为平儿理妆,撕扇子只为博千金一笑。贾宝玉,是男尊女卑社会里的最懂玲珑女儿心的一缕温暖。

那个所谓昌明繁华之邦,赫赫荣国府,或是莺歌燕舞的大观园,表面看起来繁华富庶而美好,可是,林黛玉发出了“何处有香丘”的天问。这也是贾宝玉的心声,更是曹雪芹的呐喊。于是他蘸血为墨,书写字字血泪的《红楼梦》,一为这些美好的生命做传,二为警醒世人之目。

我是屏山,欢迎点评、

1
查看完整版本: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屏山品红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