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山县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小康宜宾乡村行丨屏山县万涡村穷窝
TUhjnbcbe - 2022/11/25 21:55:00

编者按:

年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为记录好呈现好宣传好宜宾*员干部、人民群众共建美好家园、共享幸福生活的生动实践,即日起,宜宾**快讯、宜宾发布策划推出“小康宜宾·乡村行”专栏,希望通过编辑记者深入基层的实地走访,聆听百姓声音,记录城乡发展变化。

在淅沥的秋雨中,走进屏山县锦屏镇万涡村,只见漫山遍野的茵红李树错落有致,林地里村民忙着为树苗整形拉枝的身影随处可见。远处,一栋栋红*色相间的小别墅农房在蒙蒙细雨中显得清新而雅致。

“从前交通全靠走,信息全靠吼,现在全村通了柏油路,硬化路修到了家门口,茵红李、茶叶销售这些,不出村就能通过网络卖到全国各地,村民干完农活,还可以参加村里组织的坝坝舞和农民夜校,生活丰富得很。”

谈起村里脱贫前后的变化,屏山县锦屏镇万涡村*支部书记何正荣有说不完的话,而“改变”是他说得最多的关键词。变从何来?让我们来看万涡村脱贫致富的“通关密码”。

基本情况:

姓名:万涡村

位置:宜宾市屏山县锦屏镇

面积:辖区面积7.8平方公里

特色农产品:茵红李

贫困人口:年精准识别时贫困发生率高达22.36%,有建卡贫困户78户人。

脱贫时间:年整体脱贫

“1+2+N”模式为脱贫筑基垒石

“说贫困,数万涡,磨子不叫不烧锅。”这是形容过去的万涡村贫困落后面貌的顺口溜。曾经的万涡村属于典型的山区村,山高坡陡、交通不便、产业杂乱,年精准识别时贫困发生率高达22.36%,有建卡贫困户78户人。

穷则思变。在市扶贫开发局等帮扶单位的支持帮助下,当地*委*府和村“两委”班子把基础设施建设与连片扶贫开发、土地整理、交通水利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在村里的悬崖上凿出一条长达3公里的产业路,打通了万涡村与锦屏村产业园的连接通道,并整合资金将18.2公里环形路改造成宽5.5米柏油路。

如今,万涡村的硬化路修到了田间地头,转运和收购李子的车辆可以开到村民家门口。

致富路畅通了,村两委和驻村扶贫干部再拓展思路,探索出“一个支柱产业、两个乡村旅游节、多个种植养殖大户”的“1+2+N”产业发展模式,并带领全村人们,围绕“1+2+N”模式奋力脱贫奔康。

从年起,万涡村开始大规模种植茵红李,如今,该村的茵红李种植面积已达余亩,年产量多万斤,产值万元。

在此基础上,当地*府立足长远,整合乡村旅游资源,实现了“田园变景区、农家变商家”模式,深入推进产业基地景区化建设,形成了万涡、锦屏、集翠村为一体的锦屏山休闲农业观光AAA级风景区,并成功申报为“省级示范农业主题公园”。

与此同时,该村致力于推动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并逐年增收。在当地*府和帮扶单位的帮扶下,年,全村通过超农塑包装厂股权量化资金和生猪代养场分红,冷藏车和冷库出租等方式,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1.01万元。贫困户的人均纯收入也由年的元增长到现在的元,人均纯收入翻了2.5翻。

小额信贷全额贴息村民享*策红利

今年68岁的万涡聚居点村民*安华,曾因病致家庭贫困,年被精准识别为建卡贫困户。“以前,全家老小4口人住在山坡上摇摇欲坠的土墙茅草房里,漏风又漏雨,出门也全部是泥巴路。”回想起以前的贫困日子,*安华记忆犹新。

“多亏有好*策,我们贷款发展产业,*府还为我们全额贴息3年。”精准扶贫实施以来,小额信贷*策为*安华一家插上了增产增收的“翅膀”。年9月,在驻村干部的动员下,*安华在当地银行贷款2万元,发展茵红李10亩。勤劳肯干的*安华一家,只用两年时间,就在致富的同时,全额还清银行贷款,年,他家光种茵红李的收入就是近6万元。

“现在生活安逸了,农闲时候,我就到隔壁的村*群服务中心看书练字。出行到处都是水泥路,我家今年又买了新车来开。”说起如今的好日子,*安华高兴不已,向记者一一展示他家新买的摩托车、三轮车。

据统计,自实施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扶贫小额信贷*策以来,截至年10月,当地银行累计向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信贷.45万元,地方财*累计贴息12.14万元,全村共有56户贫困户通过扶贫小额信贷的*策红利发展李子、茶叶产业亩,创收万元。

多方帮扶致富启动“加速度”

“年,万涡村已整村脱贫摘帽,当前,如何防止贫困户脱贫不返贫?是我们要多

1
查看完整版本: 小康宜宾乡村行丨屏山县万涡村穷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