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古镇,地处四川省宜宾市屏山县的屏山镇,古镇得名于明代时期建造的龙华寺。它不仅是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镇,龙华古镇历史悠久,宋代始建,明、清时已形成古镇规模,是历代四川边防驻*重地,设守备驻兵。
龙华古镇靠山面水龙华寺古镇三面环水,一面靠山,大龙溪、小龙溪在镇北口相汇后流入岷江,南面是起伏绵延的老君山,由于大山的阻隔,使得龙华镇完好地保留下了它的历史风貌,因而龙华有“古镇活化石”之称。而且在细沙溪两岸有3万多株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桫椤树,地处打鱼村的丹霞地貌秀丽多姿。
古镇境内承载当地厚重的文化的雕像与石刻更是闻名于世。这里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丹霞洞石刻及造像,有高约30米的全国第一大立佛,还有安涧清洪桥、禹王宫、龙华寺、都司衙门、分银石、石狮以及保存完好的全木质结构街坊等(原都司衙门的雄美石狮现移凉桥桥头供人欣赏)。
万寿宫古镇内有三条街道(顺河街、新街、长街)蜿蜒曲折穿过古镇,街面皆由青石板铺就,宽不过三四米。民居建筑均为清一色的木结构房屋,一楼一底,层层叠叠,错落有致,依山就势向镇中心延伸,显得古朴沧桑。
相比其他古镇景区已经被钢筋水泥重塑新生,仿古建筑围合,翻修痕迹严重,毫无建筑原有的美感与乐趣,龙华镇上建筑多为木制结构的古屋,大多数看到的都是平房或者一楼一底式,这里完整地保留了明清时期川南民居的风格。
走完老街,还要走一走凉桥。凉桥因当地人喜欢在桥上纳凉而得名,旧时名靖虹桥。这座桥修建于光绪辛丑年,横跨在小龙溪上,桥长约40米,宽约5米,廊梁上悬挂着“虹贯霞蔚”、“物华天宝”、“赤虹贯日”、“清风明月”匾额,桥两头古木参天,桥下流水潺潺,让龙华古镇平添了不少诗意。
清澈的溪水上架着两座褪色的石桥和一座凉桥。人们总形容龙华是三桥两溪围一镇。这座幽雅秀美的凉桥是当地人集市贸易集聚休闲之地。
拥有世界第一的立佛
龙华古镇海拔米的八仙山上有一座世界第一的立佛“八仙山大佛”,为深浮雕接引立佛像,高32米,凿于主峰紫红色崖壁上。据考证,该大佛建于明末,已有余年历史。大佛矗立于龙溪河岸山腰石崖之上,依山而凿,站立于丹山碧水之间,聆听着风吟溪流之声。
八仙山大佛自年3月,阿富汗巴米扬两尊高53米和35米的站立佛像被塔利班的炮火无情摧毁后,这尊32米高的八仙山大佛,就从世界第三立佛变成了世界第一立佛。
世界第一立佛站在八仙山可以清楚的看到,山崖上的大佛身着袈裟,端庄肃穆,左手当胸,右手下垂,手心向外。一双丹凤眼,平视前方,眉间佛痣,志在有无间。两只大垂耳,倾听世间千声,唇口微启,普度众生万相。体态丰盈,面目慈祥。袈裟在肩,佛衣有痕。
旁边有数座小型石窟,且保留有部分修建时的雕刻。于丹霞洞内,可见题字满柱,儒释道三教神明同处一堂,香火袅绕,和谐共生。
龙华古镇不仅景色优美,而且物产丰富,有很多特产美食。
石竹笋干就是其中之一。川石竹因壳薄肉厚,节密质嫩,清脆爽口,味美鲜香,故列八珍之首。龙华街头石竹笋干随处可见,大都是从自家山上采摘后用炭火烤干制成。
石竹笋干炸泡粑,是龙华一道特色小吃。将泡粑煎炸至金*,入口酥脆,外焦里嫩。
龙华手工麻糖,用麦芽和大米精制而成。裹上一层*豆面,颜色金*,入口软滑。
龙华手工麻糖隆重推荐的是龙凤汤。首先最底下是当地的特产美味竹笋、在第二层铺着酥肉、第三层垫着木耳、第四层铺着香菇、第五层铺着海带,第六层铺着当地的土鸡和大肘子,以及自己密制的调料,慢慢蒸上5-6小时,山上掰下来的竹笋,夹杂着几种肉质被熬透了浑身慢慢透露出来的真实肉味,绝对让你欲罢不能。
交通信息:从宜宾汽车站乘坐去屏山县的班车到达屏山后,可搭乘屏山直达或路经龙华的班车,一天大约有5班,票价在25元左右。
我是云游君,喜欢旅行的朋友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