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山县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屏山锦水自古膏腴地,川东第一乡
TUhjnbcbe - 2022/7/11 17:24:00
白癜风食疗方法 http://m.39.net/pf/a_4445285.html

登明月山之绝顶,览千石坝之平畴,过天生桥而神往,溯龙溪河之源头。南阡北陌,即景成画;屏山锦水,望之尽收。据百里竹海之门户,挹万壑松风之清幽。物产丰足,乃渝东北之重镇①;人才辈出,多农工商之名流。众潭积渊,映湖山之丽影;群山锁钥,荡一叶之扁舟。时时花明柳暗,户户玉宇琼楼。古人云,山环水抱必有生气,人勤春早必获天酬。一犁春雨,百里金秋。四季分明,八方辐辏。诚宜居之佳处,足畅然而悠游。

一方水土所孕育,一方风气之养成。当其明末清初之际②,已有物阜民熙之称。开市设铺,商旅云臻。所以变红石之梁,立兴平之市,积弥久之力,养百业之民。仓廪实乃知礼义,衣食足则重人文,立德依仁成习,晴耕雨读难分。家家有能工巧匠,村村出绝技高人。一时作坊云集,百姓文翰相承。红绿纸张,其灿烂如锦;手绘木刻,乃装饰为屏。且此地水如云锦,山似玉屏,实至名归,屏锦互生③。由是木版年画,天下风行,以别开一生面,夺旷世之大名。至若诗文书画,梨园社戏,笙箫说唱,以至于竹编木作,烟花爆竹,已然各得其所,尽皆远近蜚声。

抚今思昔,继往开来。古有陆游驴背吟诗之驿道④,今存吴宓独怀孤往之萧斋⑤,斑斑遗迹,岂可尘埋。况此方之士,向多俊才。云山⑥奇逸,赋年画以新意;继善⑦博雅,主桂香之讲台。孔修⑧携高梁耆英传世,香泉⑨以未是诗稿遣怀。迩来之莘莘学子,亦复遍四海九陔。而出类拔萃,多栋梁之材。

世殊时异,千古茫茫。所有过往,皆为序章。处当今之盛世,重生存之质量。蓝天白云,本上苍所赐予;绿水青山,促民生之安康。桃红李白,瓜熟柚香。五谷丰登之地,鱼米富足之乡。然则乡村振兴,生态优先,宜居宜业,可游可观。还田园以净土,复山水以自然,辟农家为民宿,迎嘉客而休闲。放慢脚步,亲近石泉,品新茶于湖上,食鲜笋于林间。鸢飞鱼跃,云淡星环。修竹茂林,传鸡鸣而犬吠;屏山锦水,换旧貌以新颜。诗云:

自古膏腴地,川东第一乡。屏山山耸翠,锦水水流芳。千石坝秋熟,七间桥酒香。丰年人尽醉,锣鼓响平冈。

来源年《龙溪河》屏锦专刊

原题《屏山锦水赋》文/熊少华

注释:

(1)屏锦先后被列为市级中心镇、经济百强镇、商贸中心镇等人口稠密,经济繁荣,一度被称为小香港。

(2)屏锦自古以来就是人口稠密的聚居地,明末清初尤为兴旺。乾隆之后始称屏锦铺,后名红石梁、红子梁、平锦铺等,又名兴平市。

(3)见民国《梁山县志》(手写稿)所载:原为“平锦铺”,“乾隆后,各色刷房日多,红绿纸张,灿烂如锦,且多为门壁屏对之用,因改为今之屏锦。”

(4)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曾途经此地,前往抗金前线,有诗纪行。

(5)年代末至年代初,著名国学大家吴宓随西南师范学院搬迁至梁平屏锦,居屏锦七间桥近两年,著有《梁平日记》记其生活行事及学术思想。

(6)徐云山,屏锦人,清末民初梁山年画代表人物,他将梁山年画的工艺水平、产品销量和文化影响发展到历史的顶点,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7)张继善,号璞山,屏锦人,清末举人,教育家,梁山著名的桂香书院山长,为梁山培养了众多人才。

(8)张孔修,字梦蝶,屏锦人,清末民初川东大儒,文史学者。力倡崇文尚学之风,增补并重印《梁山县志》。特别是他收集历代文史资料和诗文著述,汇编《高梁耆英集》,弥补了梁平文化史上的诸多空缺。

(9)傅香泉,梁山荫平人,早年游学京华,后回川任教于达县、大竹、邻水等地,年划为右派,回归故里,寓居梁平屏锦。他学识深厚,性格倔强,诗文俱佳,对梁平山水风光和历史人文多有阐发抒怀,遗作有《未是草》一卷存世。

▲点击

1
查看完整版本: 屏山锦水自古膏腴地,川东第一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