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明代以前,
福建的小吃就名目众多
那些市井小巷,
那些犄角旮旯。
林立的小吃店,
在每天当晨曦微露之时,
开张迎客。
今天就带大伙看一看,
福建的这些民间小吃!
宁化鱼生
薄如蝉翼,唯快不败
提刀、刮鳞、开膛、掏肚、片鱼、剔骨、切片……手起刀落的3分钟内,这边的鱼身已经变成鲜嫩的鱼片被端上桌,另一边的鱼头还在砧板上兀自动弹。是的,这就是宁化鱼生。
话说,日本的生鱼片习惯都是由中国传过去的,客家的生鱼脍,是宁化的传统名菜,历史悠久。宁化鱼生不用鲤、鲫,而是取鲜活大草鱼,大概两三斤重,草鱼要在这大缸内用清凉井水养上数日,排去体内污物,才可以上桌。
先去鳞
开始片鱼了!
去骨
用布擦去血迹,只剩下嫩白的鱼肉
▲走过路过的稀饭
快如风疾如电鱼肉在砧板上翻飞,一眨眼的功夫已经出现了一堆均匀的鱼肉片了。宁化最有名的鱼生店“文明菜馆”,去吃鱼片去。
鼎边趖
一面烤一面蒸,芳香无比
鼎边趖,是闽南一道特色小吃,产自福建漳州,流行于福建、台湾等地,于台湾当地,以台南与基隆庙口夜市等地所制最为著名。
鼎是「大口鼎」的意思,就是闽南话的「大鼎」和「大锅子」的意思。「锉」则是闽南话「游动」、「蠕动」的意思。「鼎边趖」的材料与河粉、板条一样,都是用米做的,只差在河粉与板条是用蒸的,「鼎边趖」需将在来米磨成米浆沿着鼎边滚一圈,鼎中放一些热水,鼎边用火烧热,一面烤一面蒸。
虽然是小小的一碗,内容却是芳香无比,夏天食用特别爽口。
蛏熘
民间的特色风味,好吃流行
那种味道吃起来就是乡愁啊,蛏熘,又叫“蛏溜”,是莆田的一道特色汤菜,以蛏肉混和淀粉,加上各种调味品制作的汤羹,也叫蛏羹。
蛏是莆田海鲜名产之一,其吃法多样。除加工为蛏干外,鲜煮的有插蛏、清炖蛏,还有拌和其他配料炒煮的,如鲜蛏炒蛋、蛏熘等。特别是蛏熘,是人们喜欢的一道汤菜。
鸳鸯面
只羡鸳鸯不羡仙
这个面的名字是因白水洋·鸳鸯溪多橡树,鸳鸯喜食其果而得名。
鸳鸯面,是宁德市屏南县的传统特色小吃,俗名“苦椎面”,其色泽如琥珀,质地滑腻而富有弹性;
若以一把鱼腥草,加猪骨汤清焖鸳鸯果,食之不仅清爽可口,而且还能解除痔疮发作之苦,食之清滑鲜嫩。以“苦椎面”与鱼腥草等焖,炖猪排骨,不仅鲜嫩可口,还是治疗痔疮、蛀牙和高血压的优良药膳。
去宁德屏南看廊桥,玩白水洋的时候别忘了来一盘。
猫仔粥
真的不是猫,真的!
一谈起诏安,就会想到猫仔粥。这已经成为诏安的一张名片。很多外乡人听到猫仔粥的时候都会露出一脸不敢置信的神情,甚至恐状:“天啦噜!诏安人好可怕!”
不是猫仔做的,不是猫仔做的,不是猫仔做的,三篇了哈,不信小旅就再说一遍。它以米饭、海鲜、家禽肉等为原料,经独到的烹饪技巧,聚于一锅。粥清见底,虾红、鱿白、鱼血、鸡*、肉赤,色泽相映,数荤一素,清鲜醇美,风味独特。
莆田煎粿
金*的,馋的不行!
大米磨成浆,配上南瓜、韭菜、鸡蛋等,即可煎成美味的煎粿。作为莆田特色小吃,煎粿已慢慢淡出许多人的记忆。
很多人只记得小时候,母亲闲时,会拿出碎米做点心给自己吃。如今,因为制作过程耗时较长,煎粿并不易见。
煎粿,是福建莆田广为流传的一种汉族风味小吃,煎粿香甜有弹性,非常有嚼头。米薄如蝉翼,点点的花生微粒衬着碧绿的葱花,紧紧地粘在米粿上面,味道香喷喷的。
碧玉卷
一看过去就是小家碧玉的
一看过去,就觉得是小家碧玉啊,碧玉卷,是福建泰宁著名的小吃,俗名叫做“韭菜糍”。。碧玉卷以大米和韭菜为原料,将二者混合磨浆,用油烙成薄饼,卷入香菇、熏肉、笋丝、豆腐干等馅料,煎成筒状,油软润滑,色香味俱佳。
民间用“报春淑女收画卷”的佳句来形容碧玉卷的美妙。
碧玉卷最大的特色在于它的绿,绿得晶莹剔透,宛如翡翠一般。刚刚做出来碧玉卷,趁热食之,香软润滑、咸辣可口,颇是诱人。
烫嘴豆腐
除了拌面扁食,沙县还有这道美食!
沙县小吃的招牌之一,配上煎包或是煎饺那岂止一个棒字了得!汤水清爽,豆腐炖的很到位,用沙县话来说就是很“膨”,很吸味道!!
沙县“烫嘴豆腐”主要材料是新鲜豆腐、干*花菜、花蛤干,配料是独特的、秘而不宣的,各店家都有自己的保留调味品。
但是,“烫嘴豆腐”的制作过程却简单,只是把各种主配料一起投放在汤锅里,技艺要点就是小火慢炖出老汤;也只有这样,煮好的豆腐才能保持口感有嚼劲的同时又不粗糙干涩。
洪濑卤鸭
这色泽一看过去,就让人食指大动!
卤鸭应该算是流行最为广泛的小吃品种了。全国各地的卤鸭风味各不相同,其中,最能代表泉州特色的要数洪濑卤鸭。
泉州卤鸭成功的秘诀,在于原料选择、卤料配方及烹饪技艺上。吃起来肉质紧实细腻,口感韧而不老,且香味入骨,食用后口齿留香。以色、香、味俱全的特色。
马蹄酥
闽南人人爱吃的糕点
马蹄酥,雅名“香饼”,是厦门、泉州闻名的佳点。同安的马蹄酥最为著名。马蹄酥为江阴传统特色糕点。
马蹄酥是由面粉揉合各种材料烘烤而成的酥饼,原为唐代的宫廷食品,后流传入民间,随着岁月流转,各个地方的马蹄酥也演变出不同的馅料,形状,和名称。
也是闽南人人爱吃的糕点,因其皮薄酥脆、味香非他饼可比,且价廉物美,可谓饼中之佼佼者,其销量之大,也非他饼所及。就闽南习俗,女人坐月子,办喜事,寺庙进香都得用上它。
厦门花生酥
可能是进贡的,都卖到外国了
厦门花生酥,原名贡糖,亦称酥糖。以质地酥松,香甜可口,入口溶散而著称。除作饮茶小吃外,并充面点夹心。
主要原料是花生仁和砂糖,制作时先将花生仁炒熟去膜,和糖煮过,然后捣碾成酥,轧拉成型后,切成小块。食用时,应小心剥去包装纸,轻轻放入口内,入口即化,甜而不腻,香可喷颊,除呷茶时品尝,亦可作咸光饼等面点的夹心料,产品远销国内外。
相传「贡糖」之名来源有二:一说是它曾是民间用来朝圣的御膳贡品,因此冠上「贡」字;另一说则是贡糖在制作过程中需仰赖人力搥打,以求糖质绵密细致,闽南人称之为「贡」
枕头饼
小小的枕头,深入人心
枕头饼,是福建漳州平和县南胜汉族名点,属于茶料甜点。长条状外形,长约一寸八分,大小与小指头相近,形似枕头,故而得名,它新颖别致,小巧芳香,常被用来做赠品。
原来自福建漳州,是百姓逢年过节的必备茶点和馈赠远方亲友的特色礼品,曾是明代嘉靖年间的朝廷贡品。
枣泥山药糕
咬一口,心就化了一半
枣泥山药糕,是福建南平传统的汉族糕点小吃,易于消化,味道清甜。
山药切段,上锅蒸熟后去皮。趁热放入白糖,并碾成细泥。红枣蒸熟,用搅拌机打成枣泥。在正方形的保鲜膜上均匀的撒一些糯米粉,放一勺磨好的山药泥,压扁平后,放入枣泥,将保鲜膜四角合起,捏成圆形。
四堡漾豆腐
一定要趁热吃的美食!
来到闽西连城县,一定要品尝当地的四堡漾豆腐,这是闽西客家的特色佳肴。
在闽西连城县四堡乡,凡过大年、闹元宵,或迎宾待客,有两道美食是必不可少的。一道是四堡漾豆腐,一道是四堡三角包。当地人皆称“赶烧”(即趁热吃才有味)。
吃货在世,唯有美食不可辜负!
▍来源:大鱼美食网
▍编辑:莆田大鱼网(ID:ptdyw)
商家推广NO.1商家推广NO.2▼点击进入莆田大鱼网,万莆田人等你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