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组由孙明经拍摄于年的照片,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屏山各地的状况。
(在雷马屏峨考察时的孙明经先生)
1.正在河里捕鱼的人。捕鱼是沿河一带彝族必须学会的技能,据笔者在清平考察,当地人曾在西宁河用撮箕捕鱼,那时候河里的鱼比现在多得多,吃不完的可以拿到市场上售卖,换取其他生活物资。
2.在一些山地地方,则只能通过垂钓的方式获得。
3.最有趣的是彝族独有的“活鱼术”,我们都知道,鱼离开水不久便因无法呼吸而死亡。但孙明经在马边看到当地人钓了鱼后,通过某种特殊的手段,能使鱼在没有水的情况下活两三天,足以拿到集市上再售卖。如果是死鱼,则卖不出好价钱。不知道今天这个秘术还流传下来否?
4.考察团一行在屏山县城留影。
5.孙明经在金沙江沿岸看到的民居。从图中可见,是一条河与金沙江的交汇处,江边还有一座破败的望江楼,可能是今日新安、新市一带。
6.屏山、马边交界处的民居。为了防御,当地人修筑起土碉楼。但从图中构造来看,这种土碉楼的防御能力堪忧,只能是象征性的,且围墙也是土夯筑,经不起攻击。
7.屏山境内一处极为简陋的彝族人房屋,孙明经看到后,让他对家徒四壁这个词语真切有了实实在在的参照物。因彝族有迁徙的习惯,固不像汉族人那样修建坚固的房屋,他们的房屋,大多只是临时建筑。
8.彝族的火塘。这户人家的火塘,是用三个陶桩或铁质的东西作为支撑。他们热情地欢迎孙明经进去拍摄,图中可见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场面。
9.两个毕摩,手里拿着法器。
10.屏山通往雷波途中遇见的背伕子。
11.在清平遇见送葬的队伍。可能是一家汉族有人去世,图中举着的经幡上面是汉文。
12.送葬的队伍。图中可见有棺材,而彝族人采取的是火化,不用棺材。
13.在官道上看见的废旧关卡。
钟意山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