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屏山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贫困人口6.8万。如何摆脱“坐、等、靠、要”的扶贫模式,同时又攻克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弱的难题?在屏山,万涡和锦屏两个村采取了“强村带弱村”的办法,探索施行“五联模式”。这“五联”是个什么模式?这个办法有效吗?我们一起去看看。
在乌蒙山群里,一座海拔超过米的山上,东坡坐落着万涡,西坡盘踞着锦屏,两个山村隔着山峰,靠着种植玉米繁衍生息。年,锦屏村率先在全镇改种梨子、李子、茶叶等经济作物,很快脱贫致富,如今,家家户户的收入超过10万,远远走在了万涡村
的前面。
宜宾市屏山县锦屏镇锦屏村村民谢正新:富,要大家富,共同富,个人富了是不行的,大家都要(富)。
谢正新是锦屏村的老书记,90年代初期,敢想敢干的他就开始尝试种水果,20多年的经验让他成了这里远近闻名的专家。两年前,锦屏和万涡两个村开始结对子,按照“路子联谋、产业联动”的发展思路,万涡村也被纳入锦屏茶果产业园,发展了亩茶叶、亩果园。我们到万涡时,谢正新正带着锦屏村的几个大户,给老乡们手把手地教李子树的拉枝定型。
宜宾市屏山县锦屏镇万涡村村民李佳香:我觉得很有帮助,修枝整形,该怎么样修?那个角度是多少?什么时候修?什么时候去剪枝?他们都会定时过来。去年才多块钱,然后今年就有多块钱,如果按照这个比例来的话,可能明年就要有7、8千。
不过,光有技术指导还不够,在万涡,种植水果还面临着一个老大难的问题——缺水。距离万涡村最近的取水点在芋和村,但要到达万涡,途中必须经过锦屏。为了帮助万涡尽快脱贫,两村又提出了“设施联抓”的思路,并整合万资金各项扶贫资金新建11公里沟渠,口水池和一座水厂,优先保证最缺水的万涡生产生活用水。
宜宾市屏山县锦屏镇万涡村支书何久富:年底万涡村能吃上水,用上产业用水。
在采访的时候,一场热热闹闹的水果收购引起我们的注意。锦屏村的村支书谢天金说,现在锦屏经营十多年的销售渠道,与万涡共享,不仅农民的收入比散售、零售增加了近万,更让锦屏的水果更有规模和竞争力。
宜宾市屏山县锦屏镇锦屏村支书谢天金:果农在这里有个公平的竞争,如果果农每家每户卖,一个果商就把果农的价格卡死了,现在我就总结,规模越大,市场走得越远,没得规模,市场走不远的。
通过“路子联谋、产业联动、设施联抓”的发展模式,短短两年时间,万涡村人均纯收入从原来的不足元,增加到去年的元。贫困人口减少至81户,为了兜底这最后一部分人,两个村又提出“支部联建、村事联治”的模式,按照“1+2”结穷亲的方式,组织锦屏10户*员大户,与万涡最贫困的20户结对帮扶。精准识别的困难户陈善林自从和水果大户谢正新结对子之后,今年在玉米地里种下了株李子苗,准备逐步完全转产。
宜宾市屏山县锦屏镇万涡村村民陈善林:学他的技术,因为他干了很多年了,所以说我们对种李子大有信心。
在我的认识中,“联”这个汉字就像“联合”、“联接”等名词一样,代表着抱团发展和共同奋斗。在锦屏和万涡,两个
村子打破村界地域概念,靠着“强村带弱村、大手拉小手”的方式,让一峰之隔的万涡逐渐有了新的摸样。不是坐等靠要,而是抱团发
展、共同奋斗,新的发展活力将源于此,新的脱贫致富希望也将源自于此。
来源/宜宾广播电视台全媒体中心
主编/王成栋责编/胡琪编辑/李文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