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亲泼水
由于我工作在彝族乡镇,参加过好多次彝族婚礼,觉得非常有趣。屏山一万多彝族主要分布在清平、屏边两个彝族乡,夏溪、中都、新市等有少数彝汉杂居组,他们的婚礼有非常特别之处,我把它记录整理下来,分享彝族热闹的婚礼场面。
订婚:彝语“吾让木”
订婚,是双方正式结缔婚姻的主要标志,一旦举行了定婚仪式,双方便不得再反悔婚约了。定亲仪式包括泼水、抹锅烟子、杀猪宰羊。
迎亲泼水
泼水,当男方的客人踏进女方的院坝边上,女方早就藏好的冷水,手上抹好的锅烟墨,一阵泼水,一阵打打闹闹,把男方来的客人淋湿、脸上全部抹黑,才让来客人进屋。准备好的酒肉恭恭敬敬端上来,客人必须双手接受,先喝酒,肉只能象征性尝一点。给客人敬酒、敬烧肉的仪式彝话为“舍府则”。
酒肉礼节之后,男方就要当着所有的亲朋好友把订婚礼金拿出来摆在一个木盘上。彝族同胞喜欢的数字是单数,包括接亲的人数都为单数,一般喜欢、。
迎亲泼水
订婚仪式上,还要订下结婚的日子。结婚的日子一般都由男方测定,但要听女方的意见,主要看双方属相和不和,要请毕摩测算。
结婚:有趣又热闹
准备彝族新娘结婚前10左右就开始控制饮食,每天只能喝少量水,吃2个鸡蛋或者少量荞粑。结婚当天,新娘完全禁食,不能喝水、吃东西。
新娘和伴娘
彝族原来的居住环境比较恶劣,交通不便,新娘到男方家,一般都是靠人背和骑马。彝族以解手为羞,接亲和送亲的基本都是男性,想要在路途上方便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迎亲泼水
此外不管你是真的想嫁还是不想嫁,都要表现出伤心难过得样子,嫁期将至便开始哭哭啼啼。如果哪一位姑娘在出嫁前显得欢天喜地、无忧无虑,不知节制饮食,那么她就会受到耻笑和非议。
迎亲正式结婚的前一晚上,新娘的姐妹们都前来陪伴,新娘哭,女伴们也陪哭而歌。尤其是在与父母辞别时要诉女子嫁人之苦,哭号陈词,凄婉动人,依依难舍。由此,彝族衍生出来了《哭嫁歌》、《惹打》(留住)、《咒媒歌》等等一批经典、富有名族特色的歌曲。
烧羊油,烧红的石头把羊油烫出来
早晨鸡鸣以前就要把新娘梳妆打扮好,迎亲的男方兄弟把新娘背出来,在门前的一颗果树下休息,树下已铺垫好柔软的树丫叶。闺蜜们把新娘团团围着,一起说些悄悄话。天明,一行人才开始正式上路走。在结婚的路途中,新娘的脚是不能沾地的,如果路近,人背着走;如果路途遥远,则只有骑马。送亲队伍中,也只有年岁大的老辈可以骑马。
彝族婚宴
还要演一出抢婚闹剧,但这次不是在女家,而是在途中。结婚当天,由娘家人将新娘送至半路,男方家则在半路抢亲,女方的家人和亲戚朋友则在后面象征性的追赶上来,此时,抢婚也就变成一种娶嫁的交接仪式。抢婚既是对女方的一种尊敬,也是彝族人民一种古老的娶嫁形式。
婚宴迎亲的队伍到达新郎家附近时便停下来休息,新郎这边男女老少都前来迎接。男方家便派一个能说会道的人带上少许钱和烟、酒向客人请安、敬烟、敬酒,随后,送亲队伍这边又派几个精壮小伙子前往新郎家“抢肉吃”。这些小伙子大摇大摆地来到新郎家门前,走到掌管分发肉食的人跟前站定,男方这边的姑娘们则虎视耽耽站列在对面,严阵以待,等负责分肉的刚把一篮子热气腾腾的肉递到小伙子手中,姑娘们便一拥而上,把小伙子们团团围住,拚命抢夺他们手里的肉,小伙子们则极力反抗,护住手里的肉,不让她们抢去。一时间,一片他们混战,扭成一团,欢笑声、呐喊声、助威声交织在一起,惊天动地,气氛异常活跃。
彝族婚礼杀羊
这一切结束后,新娘和迎亲的队伍才进屋。新娘进门后,由一位子孙兴旺的老妇人用酒和炒食给新娘祝福,然后将她披散着的头发梳成双辫,用红头绳扎起,盘在前额上方。
然后,婚宴开始。婚宴上都兴吃砣砣牛、羊、猪肉,喝碗碗酒,七八个人围成一圈,席地而座。新娘和背新娘的小伙子一起用餐,其他人不得与新娘一起用餐。晚饭后,主客一同喝酒、赛歌、对谚语、猜谜语等,往往闹个通宵达旦,兴尽方休。
倒烧好的羊油下锅
现在彝族村寨交通方便了,接亲都是小车,婚宴不再只有以前的一菜一汤,条件好的都会租赁桌椅板凳,参照汉族那样摆酒席。
来源:长江27号编辑:阿叫拉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