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山县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都安历史地理沿革
TUhjnbcbe - 2021/9/14 20:30:00

都安历史地理沿革

作者:都安县志编委会

第一节位置幅员


  都安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偏西。地处云贵高原向广西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都阳山脉东段,东经°29’—°41’,北纬23°42’—24°35’之间。红水河干流流经县境西、南部,流程近公里。县境东与忻城县交接,南与马山县、平果县毗邻,西与巴马瑶族自治县、东兰县山水相依,北与宜山县、河池市接壤。


  南宁至金城江公路干线由南至北贯穿县境,也是西南各省入桂之主要公路通道之一。县治安阳镇南距自治区首府南宁市公里,北距河池地区行*公署驻地金城江公里,西距红水河大型梯级水电站—大化水电站、岩滩水电站38公里和公里。


  都安县境域东西长公里,东北宽99公里。全县面积.5平方公里,占广西壮族自治区总面积的2.74%,占河池地区总面积的19.99%。幅员广袤居广西各县(市)之冠。

第二节历史沿革


  今之都安地域,古为百越之地。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年),今都安地域统属桂林郡地。


  汉代,都安全境统属郁林境地。汉元鼎六年(公元前年)置定周县。都安地域划入定周县版图。


  三国时期,都安地域仍属郁林郡之定周县地。


  西晋时期,都安地域为广州郁林郡地。


  南北朝时期,都安地域先后属桂林郡地和马平郡地。


  隋时期,都安地域统属郁林郡地。


  唐代,都安地域为桂州所领。中部和东部地域属贺水县地,北部地域分属羁述昆州之夷蒙县地和都陇县地,西南部属澄州地。


  五代十国时期,都安地域统属宜州地。


  宋朝,都安地域统属右江道。宋淳化二年(公元年),都安东部境地始设置地方行*管理机构富安监(亦称“富安砂监”),负责管理地方行*及坑冶事务。此为都安境内最早设置之地方行*单位。其*区范围包括今之都安中部、东北部地域,(金供:《广西通志》称:“富安监旧领思顺、归化二州”)属庆远府。庆历四年(年),富安监裁撤,并入柳州府之马平县地。


  元代,都安地域统属田州路。


  明初,都安地域统属思恩*民府地(后改思恩府),永乐十八年(年),田州土官岑瑛袭任思恩土州牧,遂于洪熙元年(年)将州域分设13堡,都安地域分置都阳堡、安定堡。正统6年(年)庆远府属之述昆乡划割思恩*民府管辖,安定堡属述昆地,称“安定里”。景泰三年(年)述昆乡地复归庆远府,安定里仍属思恩*民府地。嘉靖七年(年)思恩府属13堡改置9土巡检司,都安地域分置都阳土巡检司、安定土巡检司,统属思恩府地。


  清代,因袭明制。光绪三十年(年)三月,始行“改土归流”,废世袭土官,改设流官弹压委员,司名依旧,隶属右江道思恩府。两司所有重大民刑案件悉归武缘县(今武鸣县)承审。


  中华民国成立(年),仍沿袭弹压制,隶武鸣府。民国2年隶属邕南道。民国3年,邕南道易名南宁道,仍属之。民国4年8月3日,经广西省咨议局商议,并经内务部呈准,南宁道新置隆山。


  都安:果德等3个县。都安由弹压委员孙庆琨筹备立县。民国5年春,奉两广巡按使张鸣岐转发大总统批示,准将南宁道属武鸣县承审之都阳、安定等7土司,隆安县承审之2土司,分设3县,其中都阳、安定两司地全部,兴隆司地之部份城头,以及恩隆县属之飞地,乌龙峒(今大化乡),合置一县,并于是年之4月1日正式宣告立县,县治才圩。


  县名初以县治才圩之翠屏山取义,称“屏山县”,不足匝月旋以都阳、安定两司司名首字命名“都安县”,隶属广西省南宁道。民国19年,广西全省划为12个民团区,都安属宾阳民团区。


  民国21年,12个民团区合并为6个民团区,其中南宁、宾阳两民团区合并为南宁民团区,都安属之.区治武鸣。民国23年,都安属南宁行*监督区。民国28年,南宁行*监督区划分为南宁、武鸣两个行*监督区,都安县属武鸣行*监督区,区治武鸣。


  民国29年,广西各行*监督区改为行*督察区,都安属第八区,区治武鸣。民国31年,第八区和第九区合并为第四区,都安属之,区治南宁。民国33年,都安属第四行*专区。民国37年,将第四区原辖8县划出,设置第十一区,都安属之,区治武鸣。


  解放后,年12月至年12月,都安属武鸣专区。年1月25日,武鸣专区撤销,都安改属南宁专区。年8月至年12月,都安改属宜山专区,此后,随宜山专区属桂西僮族自治区。年4月23日,经*务院批准,都安划归桂西僮族自治区直辖。


  年9月,国务院举行第十八次会议,通过《关于撤销都安县建制,设立都安瑶族自治县的决定》,12月15日,都安瑶族自治县正式宣告成立。年3月,桂西壮族自治区改为自治州,都安仍属之。年12月至年11月,都安属邕宁专区,年11月14日,邕宁专区改名南宁专区,都安仍属之。年5月,划设河池专区,都安划属河池专区(地区)至今。

第三节行*区划(明、清时期)


  都安*区,除宋设富安监外,元时期无具体文字记载。


  明代初叶,境内始设行*机构。


  明洪熙元年(年),境域分置2堡,即都阳堡、安定堡。正统六年(年),安定堡改称安定里。


  嘉靖七年(年),境域分置都阳、安定两土巡检司后,司域分设城头和村、陇、甲垌。


  都阳土巡检司


  初立时,仅辖中团1城头(今中团、都阳、满江一带)。


  其后,增至5城头,2陇,14峒、3内庄、58村(据《广西地舆全图思恩府图》说),但无具体名称记载。


  安定土巡检司


  初为6城头,2峒,6内庄,86村。即:


  上段城头(今大兴乡一带,昔称“大察”,又称“大杀”),中段城头(今益梨、六柱一带),下段城头(今安阳、桑里一带),畸岭城头(高岭一带),六地城头(今右江、南江一带),感棠城头(拉棠、万良一带)。


  至清代,新增城头4个。即:


  接学城头(今高岭),上下古隆城头(今地苏乡一带),三卢城头(今江中、正玄一带),三龙城头(今三弄乡一带)


  清康熙年间,土巡检潘如禄征服夷江一带地方,司域版图随之扩大至本邑东部地区,并将夷江一带之壮村瑶峒编为:


  上河四甲(今百旺、拉烈一带),下河二甲(今百甫及马山县的金钗一带),统称为“外六甲”或“彝江峒”。


  安定司所辖之村、陇有:


  六现村(今桑里一带),喇刚村(不详),地河村(今地苏占字一带),朝光村(不详),元让村(今古山之旁禾、万茂一带),地良村(今六柱一带)。其余村名因记册已佚,无考。


  陇,分东陇、西陇:


  东陇(今大成、五仁一带),西陇(今雅龙、保安一带)。


  今之六也乡全部地域,七百弄乡大部地域,以及古河、棉山、山脚等地域。清以前分属兴隆土巡检司各城头地。


  今之大化一带地域,昔名“乌龙峒”,清以前属兴隆土巡检司地。民国初年,为恩隆县(今田东县)属之“飞地”。


  今之百马乡、江南乡地域,昔属旧城土巡检司辖地。


  今之三只羊乡、板岭乡、永安乡、拉仁乡、九渡乡全部地域,加贵乡一部份地域,均属永顺正长官司辖地。分属该司各里。


  今之福龙乡之同意。宜州、龙拱、翁同、弄侯、京、廷满等村以及龙桑村之一半地方,昔为永定长官司地,分属该司之四里八甲。福龙、永良、波奉、太平、奉朝、高山等村为忻城土县地。


  今之龙湾乡右岸全部地域,菁盛乡右岸地域,昔属白山土巡检司之城头地。


  今之板升乡全部地域,昔属东兰土州地。


  今之下坳乡全部地域,昔称“古云里”(一名为“古仁里”)和“光岩里”,均属河池土州地。

编者按:本文摘自年版《都安县志》。收入公号有编辑改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欢迎分享至朋友圈/

1
查看完整版本: 都安历史地理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