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沧篇-
陈明每次被问到“你住哪里啊?”
“海沧。”
“啊这么远!”
“……”
其实海沧离厦门岛内也就一座海沧大桥的距离嘛,不堵车的话就15分钟啊,不会远啦!
陈明常听爸爸说起他的小时候:“没有这座桥,要去趟厦门岛,可得走杏林,绕了一大圈还只有公交车能坐。可小时候没钱,就踩着个自行车,早上出门中午才到岛内。”
陈明是啊,海沧大桥的建设,改善厦门进出岛的交通,一下桥就是海沧生活区,一上桥就进岛了。另一方面也极大地推动了城市格局的发展,使得海沧区发展迅速,高楼林立,环境优美。
海沧的发展日新月异,但其中也是新旧交替。新兴的写字楼和古老镇街形成了强烈对比。新的事物在更迭,旧故事的则在沉淀。
本篇文章内容以海沧生活区附近区域为主,还有一些本地人推荐的小众美食。
本文目录
1.旧村镇——石塘村、海沧镇
2.新公园——嵩屿码头、海沧湾公园、海沧体育中心、厦门儿童公园、大屏山公园、坞窟水库、新阳花海
3.新的写字楼——泰地东南航运中心
4.新的商圈——阿罗海城市广场
ps:附带各区域附近的美食
沉淀的旧村镇···石塘村···
石塘村是现海沧保留着的较为完整的一个村庄。
石塘,原名石林兜,以当地位于三魁岭、大坪山之间,山石林立,“兜”凹地之意,故名“石林兜”,后来雅化为“石塘”,谢氏聚居地。
贯穿整个村庄的主要道路是菜市场,不管村里有什么重要的节日,巡游时也必定从这经过。
石塘的土路变成了水泥路,原来二层楼就算很高的房子变成了五六层。但依旧不变的,是菜市场这条道。
从石塘村到生活区,必定会经过埭头菜市场。而连接石塘和生活区的,是这座海裕路的天桥。
我在海沧长大,初中的时候,每天都要走天桥到另一头的学校去,站在天桥上就能看到操场。而天桥下的围栏是初中男生进入校园的“捷径之路”。
下了桥右拐,再往前走走,就会看到农贸市场。
这个农贸市场以前是海沧的“八市”,除了买菜,这里的海鲜种类繁多,想买什么来这里逛逛就能找到了。
要是不想逛菜市场,就再往前,有个小公园,到了下午两三点,就可以到这里来看阿伯阿婆们下棋或是打牌。这里啊,就是个露天的棋牌室。
你问我下课最想做什么,当然是回家了!因为回家要经过天桥,而天桥下一到傍晚五点半左右,一些小摊贩就会推着各式小吃出来了。
下班后的工作人员、下课的学生来来往往的都拥挤过来,买点臭豆腐,或是香酱饼,有时这里就是人们的晚餐聚集地。
再晚一些,就是来这里吃宵夜啦。23:30的宵夜档,是卤味、或是小炒又或者来这一碗大骨酸笋面。当公交车停运后,这儿变成了个停车场,有慕名而来也有老熟客,开车来打包或是吃上一碗再回家,热腾着呢~
附近美食
阿莲沙茶面
*卤水豆腐香嫩滑口、鸭血鲜嫩不老
说起这豆腐,原来老板娘在菜市场卖豆腐的,每天现做,不用石膏而用卤水,老板娘说:“自己也要吃的,用卤水的健康些。”
今年开起了这家店,店内整洁卫生。来店里的多为村里人,大多不喜欢太甜,老板娘根据众人的口味调试出咸、辣口味的汤底。
年轻的力量
···不靠谱厨房···
△图片来自melody,不靠谱厨房庭院派对活动照
躲在绿苑别墅区的甜品店,早就以其“不靠谱”而被大家传闻。葱郁绿树间,走进明晃晃的小道,推开门是干净、空旷的空间,摆设雅致耐看,随意而不刻意。
主理人Melody原是广告人,辞职后本想在家里休息一阵,后来因为对家人的爱让她有机会做甜品。从最初的线上销售,到如今的落成实体空间,每天除了做糕,还要肩负策划等工作让她简直忙不过来,不过这正是她获得成就感的来源。
每次被问到“为什么开了这样一家店”,Melody直言实际上更多是因为自己喜欢东京下午茶氛围,那种能让人静下来感受生活感受时间的氛围。而又因自己就是海沧人,觉得在海沧有这般体验的下午茶场所实在太少了,这才创立了这样的一个地方。
年轻人外出打拼后,回海沧落地生根,做自己喜欢的小生意,经营的不靠谱厨房不仅能做下午茶的场所,还能衍生出邻家小食堂、烘焙体验课程、活动派对、小型展览、沙龙分享等更多的美好且有趣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