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屏山县夏溪乡烂坝村有一所鱼溪基点校,那里地势偏远,大山环绕。今年的冬日暖阳,酒都播报记者联合屏山县爱心协会,就走进了这所鱼溪基点校。
蹲点一个星期,用镜头记录下孩子和老师们的真实生活。从今天开始,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他们的故事。
屏山县夏溪乡鱼溪基点校位于夏溪乡东北部,坐落在夏溪乡烂坝村一组,距离宜宾主城区多公里。这里大山环绕,地势偏远,特别是冬季气候湿冷,云雾缭绕。
12月10号早上,采访组一行人从宜宾主城区出发,经过4个多小时的车程,终于到达了鱼溪基点校。这是一所有着46年历史的基点校,目前学校共有名学生和10位老师。
没有穿袜子的小妹妹
刚到学校,记者们的心就被一个没有穿袜子的小女孩牵动了,记者决定带着小女孩去买袜子。山上的气温只有四、五度的气温,记者穿着厚厚的雪地靴都抵挡不住寒冷,难以想象,这个小女孩得有多冷。
在去买袜子的路上,小女孩告诉记者,她叫杨龙,是一名学前班的学生。她的家里还有一个姐姐、一个哥哥和一个妹妹。
给小杨龙买完袜子,她就拉着记者的手急冲冲的往学校走,她说,要赶在哥哥放学前回到学校。
看着小杨龙静静的站在哥哥的教室门口,记者就在想,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是什么原因让这姐弟四人连基本的保暖衣物都不能保证?于是,记者决定和他们一起回家,去看看这几个孩子的家庭情况。
孩子们告诉记者,他们的家住在烂坝村四组,从学校步行回家,大约需要一个半小时的时间。一路上,孩子们一点也没有陌生感,杨龙还向我介绍起了他们的家庭成员。
大姐叫杨红,今年读四年级,哥哥杨伟读一年级,家里还有一个三岁的妹妹杨菲。虽然学校离家很远,但是好在三姐弟都在一个学校,每天还能结伴而行。和三个孩子的交谈中,让记者感受到杨红作为家中大姐的那种责任和担当。
杨红告诉记者,平日家里就靠爸爸在山上挖些魔芋来维持生计,所以家里的经济状况有些入不敷出。
记者和孩子们一路边走边聊天的过程中,不知道是什么时候,老大杨红默默的将妹妹杨龙的书包,揽在了自己身上。
不愧是家中的老大,记者在心里默默的为这个懂事的小女孩点赞,甚至在她身上看到了这个年纪的孩子少有的成熟。
一场善意的“误会”
和姐姐的成熟懂事相比,弟弟和妹妹两人则是显得有些天真无邪,一路打打闹闹,很是开心。可走着走着,记者忽然觉察到妹妹杨龙有些不对劲,记者向前问妹妹为什么不开心?结果让记者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因为之前交谈的时候与她开玩笑,说她不记得记者的名字。
记者在心里默默的猜想,为什么妹妹杨龙会不开心?应该是她已经把记者当成了她的好朋友,所以,她才会因为害怕记者生气而忧心忡忡吧。
虽然记者想尽办法,让杨龙重新露出了微笑,但在后来的聊天中,记者也变得小心翼翼起来,因为害怕一个不经意的话语,又会给这几个纯朴的孩子带来心灵上的伤害。
一颗“特殊”的棒棒糖
其实,在放学路上,记者一直都有留意到,杨龙不时从书包里拿出的那颗棒棒糖。
这是我们另一个同事在下午放学的时候送给杨龙的棒棒糖,没想到,她一直小心的放在书包里,她要等到回家以后,四姐弟一起分享。
虽说一路和孩子们有说有笑,但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步行,少有走山路的记者最终还是体力不支,跟不上姐弟三人的步伐了。
记者告诉孩子们走不动,哥哥过来牵着记者走,他们唱歌为我们加油,我们也一路高歌,终于唱到了家门口。
—END—
感谢您的阅读
来源:酒都播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