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四川省屏山县春意盎然,漫山遍野的茵红李鲜花盛开,与树下引吭高歌的浙东白鹅相映成趣。
这群浙东白鹅,是2月24日从大海边的浙江象山县乘飞机来到深山里的四川屏山,一个月来,它们青山作伴、林涛作乐、草地为家,最大的体重已有6斤多,生长健康。而这也是海盐援川专家王金良为屏山茵红李立体循环农业探索的新模式。
早在年10月,55岁的王金良主动请缨,前往四川屏山帮助当地茵红李产业转型发展。两年来,他先后四次申请延期留在屏山,在屏山建立茵红李全产业链,并实现果农增收4.6亿元,帮助余户贫困户脱贫。
▲照片中间为王金良
据王金良介绍,屏山属于典型西部山区县,果树种植面积达18万亩之多,茵红李等水果采收后林地大半年时间空闲,林下种草轮牧养鹅,既可解决果园除草问题,又能充分利用土地和光热资源发展肉鹅、蛋鹅、肥肝鹅,大幅提高土地生产效益。林下养鹅,鹅粪还田,农家肥可以大幅度提高茵红李品质风味,提高茵红李定价能力。农家肥代替化肥,培肥地力,修复土壤,用地养地结合,这是先进的立体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此外,王金良还积极与宜宾市五粮液集团联系,意欲通过酒糟喂鹅的方式,在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同时,提高农产品品质和美誉度。
据了解,四川省屏山县处在成都平原与云贵高原交界过渡带上,特殊的地形地貌,构成了禽类地理生态优势。屏山森林覆盖率53%,还有平方公里天然富硒土壤,高山果园新鲜的空气、温暖的气候和清静的环境,正是生态白鹅放养的风水宝地。顺应自然法则,茵红李林下种草养鹅,低密度散养,按照一亩地30只,每年三茬90只,以市场价测算,这将为农户带来每亩元的增收。
全媒体记者:朱晓莹
通讯员:王金良
编辑:陆晓婷一审:陆晓婷二审:吕洁三审:李刚终审:聂海峰本文由海盐县传媒中心采访编辑报道未经允许严禁转载快来点亮小星星吧!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