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历史原则之态度客观原则:
本着客观的态度整理口述资料。口述资料是以记忆为依据的,由于认识水平和记忆的偏差,口述资料可能与事实有出入。但研究者在整理时,切忌主观删改,应保持资料原貌,同时加以注释论证。若口述资料与文字资料相抵触,难辨真伪时,应使两种观点在资料中并存,以待进一步考证。整理者不可依据自己主观的价值标准来决定原始口述资料的取舍。对于那些带有时代性和地域性的口语,整理者也不可任意删除或更换词汇。
——摘自百度百科
我们在路上!
专题之兰溪书坛名家柳屏山:
(图1柳屏山照片)
柳屏山(~),又名萃藩,兰溪城内人。上海电报学堂毕业,在电报局任职多年。工余遍临名家法帖,一生苦心钻研魏晋碑帖,遍临名家书体,老而弥笃,并经书法家余绍宋、童之风指点。以俊秀、飘逸的风格而自成一家,所书擘窠大字更受书法家称道,兰溪多数店号招牌和宅地匾额均为其手书。
屏山对诗词、金石、丹青、丝竹也有涉猎,对土木建筑颇有研究,为亲友设计的许多砖木结构房屋,颇具特色。解放后,被选为县一至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摘自《兰溪市志》
[年3月22日周五]
工作人员前往邻仙小区采访朱惠芳先生有关兰溪文化人物柳屏山的事宜。
(图2朱惠芳照片)
朱惠芳先生师从柳屏山先生,在采访过程中,他回忆了当年柳屏山先生的生平往事,讲到如何跟柳屏山学习,柳屏山怎么样教他们写字等十分详细,除此之外还提到柳屏山先生是个多才多艺甚至百事通的人,比如织毛线、纳鞋底、做菜、做木工等等都不在话下。
[年3月26日周二]
经联系,工作人员前往解放路飞墨阁与谢非墨先生进行口述历史访谈。
(图3左:柳屏山照片右:谢非墨照片)
谢非墨先生同样师从柳屏山先生,采访中,谢非墨先生讲述了柳屏山先生除写字外鲜为人知的才能,在他的记忆里,柳屏山先生还是一名优秀的建筑设计师,对土木建筑颇有研究,对徽派建筑也有所涉及,家中常有木匠和泥瓦匠拜访与之谈论建造问题。另外,柳屏山先生在昆曲上也有所造诣,解放前婺剧团拍戏时常请他去听曲把关。
谢非墨先生访谈录音剪辑:
谢非墨介绍:
(图4谢非墨照片)
谢非墨,笔名谢潜、南彦,年9月生于浙江金华兰溪,著名硬笔书法家。18岁时拜兰溪书坛名家柳屏山为师,柳老时年已届八旬,善榜书,长金石,懂昆曲,可谓多才多艺。老人治学严谨,但性情开朗,容易喜形于色。非墨受其熏陶,书艺精进。而且由于性格相近,颇受老人喜欢。
(图5谢非墨书法作品欣赏源自网络)
[年3月27日周三]
工作人员前往中徐采访柳屏山的侄孙柳恒沅先生。
(图6柳恒沅照片)
柳恒沅先生向我们讲述了许多有关柳屏山先生的生平,回忆了抗日战争时期逃至游埠下王的情况,他提及柳屏山先生爱好十分广泛,喜欢雕刻,用毛竹雕刻出的物品非常精美,写字后喜好与人研讨,到公私合营时期柳屏山先生为兰溪众多店名写招牌的故事。
在柳恒沅先生的叙述中,我们对兰溪书坛名家柳屏山先生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柳屏山作品欣赏(图7柳屏山作品)
(图8柳屏山作品)
(图9柳屏山作品)
(图10柳屏山作品)
(图11柳屏山作品翻拍照片)
(图12柳屏山作品)
(图13柳屏山作品复印件)
感谢热心人士提供口述历史访谈线索
口述历史收集工作仍在继续
欢迎大家提供更多宝贵线索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任重道远,砥砺前行!供稿:朱之辉
编辑:祝雅婷
策划/审核:*巧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