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洒战场的泗五灵凤县县长王亚箴
(——)
王亚箴烈士遗像
王亚箴,原名王乃铭,曾用名王耀华,年生于界沟集(今属五河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弟兄二人,亚箴过继给他的二叔王秀坤为子。
亚箴幼年在本地读私塾,后来考上学校。他聪明好学,品学兼优,老师都喜欢他。继之又跟叶老瑞先生求学,因家贫交不起学费,但叶老先生见他很有天才,求知心切,予以免费,后来他考进安徽省立第四农校(宿县)。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年7月,党派王亚箴回到家乡界沟,以小学校长的公开身分,开展地下革命活动。界沟附近乡村,经他发展的党员有邓繁铭、邓衍熙、邓泽裕、张步魁、张子和、蒋振国、袁庆彩等十多名。
恶霸袁锡荣及其子袁境炎(外号袁三虎),世代把持界沟的政、财、文权。欺压乡民,敲诈勒索,无恶不作。亚箴发动群众进行斗争,抗租抗税,解除人民痛苦。
年,界沟建立了党支部,亚箴任第一任党支部书记。这是我县建立较早的党支部之一。支部建立后,亚箴召开雇工积极分子代表会,发动雇工向地主、富农要求增加工资和改善生活待遇,并取得了胜利。后来亚箴任中共泗县临时委员会委员、中共界沟区委书记。除领导界沟人民群众继续向地主、富农开展斗争外,并组织商民协会、工会、学生联合会、读书会,还训练了农民赤卫队,走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亚箴在界沟开展革命活动时,他家便是联络站,地下工作者来往吃住均在他家。
年7月,泗县县委根据徐海蚌特委指示,决定举行农民武装暴动,组建党团合一的行动委员会。亚箴为行委宣传委员之一,为农民暴动积极开展宣传工作。他在界沟组织几十人,带七支枪,参加石梁河农民暴动。
年7月30日,亚箴带领农民起义队伍向小魏庄、大魏庄汇集,共集中多人,多条枪,成立了红军独立师。接着攻打了上塘集国民党团练局,浮团练局局长李安文等30余人,缴获长枪50余支,手枪两把,盒子枪一把,以及子弹、手榴弹等弹药。公审枪决李安文之后,抄了仇岗恶霸地主张继舫、白庙恶霸地主徐华庭的家,将粮食财物分给贫苦农民。红军队伍由石梁河两岸转战南、泗北。8月3日,进军屏山,适赶逢集,亚箴在街上连续宣传革命道理几小时。在继续东进到达唐沟时,遭到敌人包围,苦战一昼夜,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而失败。亚箴作战中腿部中弹,幸而邓泽裕将他背出战场,得以脱险。
亚箴伤愈后,与曹化东一起到嘉山县张八岭,借打石头维持生活,同时寻找组织。
年下半年,王亚箴打入国民党部郜子举新编第二十师,任特务营第一连连部上士文书(他们叫师爷),改名王耀华,他以交朋友的方式,不断对士兵进行鼓励教育,启发其阶级觉悟。在许多士兵的心目中,王师爷的威信高,都愿意接近他,和他谈心。五月间该师奉命开赴河南光山县与红军作战。一天晚上,特务连突然接到命令要撤出光山城,亚箴计划在撤退混乱中,策动部队投奔红军。不料情况有变,部队不撤,计划未能实现,后因部队清查共产党,亚箴被迫离开。
亚箴离开国民党部队后,继续寻找中共党组织。年7月到临淮关“一品香”饭店(我地下联络站)。不料遭到国民党军队搜捕,王亚箴同饭店的管帐袁瑞生、厨师袁兰生、袁硕生和顾警新五人同时被捕,押送蚌埠,连夜解往南京关押在中央军人监狱。不久,袁瑞生被杀害于雨花台,亚箴判处无期徒刑,顾警新被判15年徒刑,袁兰生、袁硕生各判5年徒刑。
亚箴入狱后,长期带着沉重的脚镣,住单间,遭酷刑,但他毫不屈服。在狱中,他坚持学习文化,钻研教学和英语,把生命置之度外。为要求参加抗日和改善狱中生活,曾与同狱受害者一起进行过多次绝食斗争,最长达五天之久,终于迫使敌人让步。亚箴过继父亲,为他免遭生命之危,曾把纸条夹在馒头里送给他,劝他“认了吧”!亚箴视死如归,用明信片回答父亲:“药不能服”。
“七七”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提出国共合作,一致抗日的政治主张,释放政治犯。年秋,亚箴出狱。
亚箴回到家中,未暇调养身体,年初,就参加我县地方抗日游击队,任政训处上尉政训员。因政训处主任柏逸荪从不到部队,政训处全由亚箴负责。其中人员又多是南京监狱释放的,抗日热情高,宣传、组织群众工作做得好,活动在上塘、双沟、潘村、盱眙、古城一带,迫使日伪军不敢下乡扫荡。
年12月,安徽省动员委员会第八工作团来到泗县,亚箴离开游击队,回到界沟。第八工作团的赵敏、张国权、李毅等到界沟召开青年座谈会,组织青救会,成立支前队,演剧、贴标语,开展抗日救亡运动,亚箴带领界沟青年紧密配合。在抗日声势大涨的基础上,泗县一区抗日民主政权建立,吕振球任区长,亚箴任区员。
年2月底盛子瑾逃离皖东北之后,皖东北地区的抗日工作,完全由中共领导。年春,亚箴被任命为灵、宿、萧、铜办事处主任。该地区北靠陇海路,西靠津浦路,徐州南有敌人两个常备大队:一是卓、王、夏三大地主联合组织的伪军,实际上是国民党的势力,多人;一是当地杂色人组织起来的伪军,多人;曹阳集还有敌人据点。另外还有小股土匪,较大的一股是王歪头,多人,情况极为复杂。亚箴到任后,掌握的武装只有60条枪,开展工作有许多困难。但他利用过去父亲在那里做生意结识的朋友,向他们宣传党的政策和抗日主张,访贫问苦,发动群众。不久,便取得了群众的支持。群众为之送信、送情报,为建立根据地奠定了基础。亚箴对土匪王歪头,晓以国家民族的利益,动员他们团结一致,共同抗日。结果,王率部来投,因而武装发展到两个连,多人。亚箴又派内线对杂色人组织的伪军进行宣传教育,他们觉醒了,并为我经常提供一些情报。
亚箴严于律己,因而部队有良好的纪律。一次作战,警卫员张宝安未经批准,跟部队上前线,打胜仗后,弄回来一支枪和一匹马,张以为要受到表扬,谁知却遭到亚箴严厉的批评,指出这是无组织和无纪律的表现。亚箴在这里坚决执行党的团结抗日方针,分化瓦解了一部分敌军,狠狠打击了顽固势力,同时群众发动起来了,地方武装壮大了,因而建立了各级党政组织机构,为开辟灵宿萧铜地区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年亚箴调回泗五灵凤县(后改为五河县)工作。先后任县府秘书、县参议长、县长。他领导全县军民抗击日寇,坚壁野,粉碎了敌人的三光政策和年的三十三天大扫荡。年他又组织县大队武装配合新四军四师在灵南消灭土匪李成五,因而县境内匪患得到了肃清,人民群众得以安居乐业,生产也随之得以发展。
亚箴对工作极端认真,对人民高度负责,他善于调查研究,经常深入基层了解情况,帮助解决问题。泗五灵凤年年水灾,人民生活困苦,他发动群众生产自救,带头纺线、开荒,共同战胜荒年。
年7月,国民党军队进攻淮北,五河县政府撤出县城到农村坚持工作。亚箴体弱、近视,组织上给他配备一头小毛驴,但他不骑,留给伤病员骑。在一次大撤退中,他救护了一个撤退中失散的男孩,到了目的地,小孩的父亲见到孩子骑着县长的小毛驴,感动得热泪盈眶。
年10月,情况恶化,组织确定撤退淮北东渡运河时,亚箴带领了县总队三个连,就地坚持斗争,与淮北人民同甘苦、共患难,战斗在一起。他对北撤的同志说:“你们要保存有生力量,我决心不走了,留在淮北坚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你们活着,给后人讲讲就行了。”
年农历11月初四日,国民党集中兵力向运河边成子湖带大举进攻,就地坚持的干部和武装,遭到重重包围,经过激烈战斗,在弹尽粮绝,外无援兵的情况下,亚箴壮烈牺牲,时年43岁。
(泗县政协文史办)
作者/来源:乡土泗州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