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伍雪梅摄影报道
7月23日下午,四川省宜宾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宜宾市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工作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近年来,宜宾市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坚持精准方略,尽锐出战,脱贫攻坚取得了显著成效。
截至年底,全市所有贫困县、所有贫困村、所有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摘帽目标。
新闻发布会现场
发展产业、促进就业贫困群众吃穿不愁
在解决贫困群众吃穿不愁问题上,宜宾始终把发展产业、促进就业放在重要位置。
产业上依托五粮液、川茶集团等龙头企业,在贫困地区因地制宜发展竹、茶和五粮液酿酒专业粮等“6+3”特色优势产业,在全省率先建立起每个村不低于50万元的产业扶持基金,为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落实了1—2个稳定增收项目。个贫困村均确定并发展了1个以上主导产业。
宜宾的村民就近在葡萄园务工
同时,大力促进就业增收,扶持壮大智能终端、纺织、农产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聘符合条件的贫困群众,五粮液圣山制衣等企业在贫困村设立“扶贫车间”,带动贫困群众就地就近就业。
据介绍,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对贫困人口务工就业带来影响,宜宾积极应对,在已出台农民工务工就业八条措施的基础上,又开展了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专项促进行动,出台“四个一批”政策,切实做到贫困劳动力充分就业、精准就业。目前,全市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人口达到12.95万人,超过去年同期水平。同时,通过落实低保政策、特困救助等方式,及时补短,兜底保障群众的基本生活。
李子产业成了宜宾很多贫困村的致富产业
政策保障、责任落实教育、医疗、住房、饮水有保障
在解决贫困群众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三保障”及饮水安全上,宜宾通过宣传扶贫政策,落细工作措施,确保政策落实、工作落实、责任落实。
其中,义务教育有保障上,宜宾市所有乡中心校全部达标;落实义务教育“三免一补”及中省各项资助政策,投入资金万元,资助各学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1万人,保障所有建档立卡贫困学生上学无忧,共计人次。设立教育救助基金,筹集.64万元,救助了在享受现有普惠性教育资助政策之后仍有特殊困难的建档立卡贫困学生人次。
以前的国家级贫困县屏山县的学生如今坐在了宽敞明亮的教室上课
基本医疗有保障上,截至年底,贫困人口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8.19%,对在家且有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家庭医生服务签约率达%;全市累计筹集卫生扶贫救助基金万元,累计救助人次,年底,贫困患者县域内住院医疗费用实际个人支付占比控制在8.16%。
住房安全有保障上,宜宾住建部门牵头抓好农村危房改造,全市共实施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村危房改造2.99万户,其他三类重点对象(分散供养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2.42万户。发改部门牵头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年—年6月,全市户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完成搬迁安置,全市“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全面完成。
饮水安全上,年-年6月,累计投入10.65亿元,新建集中供水工程处、分散供水工程处,覆盖受益人口.85万人,其中解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12.91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