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山县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腊肉跟着镜头,和脱贫摘帽后的彝族同
TUhjnbcbe - 2025/1/25 20:43:00
白癜风资深医生 https://baike.baidu.com/item/刘云涛/21900249

李传蒋燕曾忠封面新闻记者伍雪梅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之年,也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11月23日,当贵州宣布最后9个深度贫困县退出贫困县序列后,标志着国务院扶贫办确定的全国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全国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已经完成。这其中,就包括四川省宜宾市屏山县。

曾经的贫困群众,如今的生活状态是什么样的呢?眼下正值屏山县的彝族新年,11月25日,记者走进屏山县清平彝族乡,见证了这个不一样的彝族年,记录了今日彝族同胞幸福生活与美好愿望。

清平彝族乡位于屏山西南端、金沙江向家坝库区最上游,是屏山彝族人口最多的彝族乡,乡政府所在的清平集镇紧临库区北岸。集镇上,大红的灯笼、金黄的落叶,与风情独具的彝族文化元素相得益彰,泡水酒的芬芳随风荡漾,在空气里恣意弥漫,料峭微寒掩不住煦暖的节日气氛。

在清平彝族乡副乡长刘盛彬的指引下,我们穿过集镇,来到了紧邻集镇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聚居点——彝人部落。映入眼帘的全是崭新的风情建筑,房屋高低错落、环境优美雅致、道路干净整洁、空气清新怡人。

当我们正要从一户彝族同胞家门前走过时,主人——彝族同胞黑勒子古夫妇热情地邀请我们走进他们的家,捧出自家酿造的彝家泡水酒、唱起祝酒歌,让我们分享他们的幸福与快乐。

他们说,以前住在大山里面,生活很艰难,如今,因为脱贫攻坚,生活条件好了,“跟城里人一样”。

告别黑勒子古夫妇,我们离开“彝人部落”,前往山里面的民族村。那里有全县第一个因为脱贫攻坚而打造的农村聚居点——彝家新寨。

彝家新寨所在的地方,以前叫烂田村,早在年就实现了整村脱贫退出,如今的烂田村已经与相邻的民族村撤并为新设立的民族村,是清平彝族乡彝族同胞最为集中的聚居地。从远处望去,众多的民居如星斗般散布在巍巍大山之间,而彝家新寨格外引人注目。

匆匆走进彝家新寨,一个宽敞的广场以及广场边一排巨大的火把,瞬间又将我们带进了彝族年的节日氛围。

热情好客的彝族同胞纷纷邀请我们到家里去过年,家家户户都捧出醇香的泡水酒,我们是“喜欢也要喝,不喜欢也要喝,管他喜欢不喜欢,都要喝”。

我们来得巧,正赶上尼克叶布家宰杀年猪。尼克叶布喜悦地告诉我们,以前,过年的时候能不能吃上肉都是问题,而自从脱贫以后,他们每年都能杀年猪过年了。

同一时间,尼克叶布的邻居们也忙的不亦乐乎。他们都是最近才杀了年猪,正在忙着灌香肠、熏腊肉,其他人则围坐火堆,诉说着党的好政策,合计来年的大发展。

村民曲比日古家原本是村里贫困程度较深的人家,全家5口人,家庭收入主要是靠他外出务工,妻子则在家种地并照顾3个孩子。年脱贫以来,家庭收入年年增长,今年全家人均纯收入超过了元。我们来到他家,问起他脱贫前后的变化时,他一脸的喜悦。他告诉我们,他的“收入来源是在外面务工,工资收入还是可以,一天两百多,一年大概收入三四万块钱。”他说,“我们现在房子越来越好,生活条件也好了。”

说起村里的变化,另一户村民吉洛月门最大的感受就是交通方便了。

说起交通,正在这里与村民一起过年的市信访局接访二科科长、民族村驻村工作队队长、原烂田村驻村第一书记柴进水兴奋地告诉我们,以后宜攀高速要在民族村境内设互通出口,不远的将来,我们民族村的交通还会发生新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民族村乃至整个清平彝族乡的经济社会也必将迎来突飞猛进的发展。

就在我们即将告别彝家新寨的时候,曲比日古道出了他和全村彝族同胞的心声:“感谢共产党,感谢驻村工作队员……祝大家新年快乐!库史木萨(新年快乐)!兹莫格尼(吉祥如意)……”

随后,他们一家五口手拉手,为我们跳起了达体舞,幸福的歌声穿过寨子、越过盛开的油菜花、飞出大山,在天地间回荡……

1
查看完整版本: 腊肉跟着镜头,和脱贫摘帽后的彝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