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往中坪村翠屏山的土路比较狭窄,只容一车行驶,蜿蜒而上,山的南麓有一处名为卧龙岗的地方,即为庙宇所在。
中坪二仙宫全貌二仙宫原名二仙庙,年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根据东耳殿明代天启七年碑刻记载,二仙庙“东庑九间创自唐昭宗天佑之末年也”,由此可知正殿的创建年代应更早。金元明清以来屡有重修/修葺,现存正殿结构具有典型的金元时期风格。
中坪二仙宫平面布置图二仙宫整体坐北朝南,最南边是山门和戏楼,两侧妆楼,东西两侧为配殿,正殿带左右耳殿,居最北。共计存有房间47间,建筑面积余平方。庙中有金大定,元至元,明万历、天启、崇祯,清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咸丰、同治等碑刻20余通。现存的遗址有拜殿、钟鼓楼、石碑门等。整体院落按中轴线对称布置。
中坪二仙宫山门山门为三开间,西侧石狮已佚,东侧石狮头部缺损。前檐采用月梁式搭头木,花牙子雀替。柱头铺作四朵:外为四铺作出单下昂(假昂)计心造,昂尾内转为踏头,壁内隐刻重拱。补间铺作三朵:外为四铺作出单下昂(假昂)计心造,内转四铺作出单抄,耍头里转为斜起秤杆,偷心造,壁内隐刻重拱。戏台建于山门之上,由于古时戏台使用油灯、火把等明火照明,为了防火需要,山墙顶部做成了马头墙,并且是徽派建筑中常用的五叠式马头墙(民间又称“五岳朝天”),可见明清重修时,或者更早的时候,当地的建筑行业已经与赣皖地区有一定的技术交流了。这样的设计使山门和戏楼与两侧妆楼的木结构完全隔开,起到了一个防火分区的效果。
中坪二仙宫山门斗拱中坪二仙宫戏楼正殿前方空地原有拜殿一座,现已毁损,仅存殿基遗址。两边的石雕狮子,一雄一雌,传为唐代遗物。
中坪二仙宫拜殿遗址正殿前廊东西两侧各置有清同治十二年所造碑刻一通。东边一通为《重修二仙庙碑记》,碑首背面刻“万善同归”。西边一通为《翠屏山灵贶王庙重修碑记》,碑首背面刻“福缘善庆”。两通石碑工艺一致:碑首做剔地起突二龙戏珠;云盘以万字锦地纹作地,雕刻琴棋书画和人物故事;碑身边框以万字锦地纹作地,雕刻花卉、缠枝、龙纹等;鼇坐雕工相对简约,以鼓形为主体,写生雕出鼇首。碑文主要记录了昔日各村社、个人、字号所捐赠的名目。虽是清代石碑,却是按宋代赑屃鼇坐碑之形制所造。两通石碑雕工精美,具有较高的工艺价值。
中坪二仙宫正殿前廊两通碑刻正殿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筒瓦屋面。前檐使用方形抹角石柱,角柱生起,侧角明显。
中坪二仙宫正殿及两侧唐代石狮斗拱共计十五朵,采用六种铺作方式,其结构并不完全符合宋代或清代官造样式。应是历代以来多次修葺留下了不同时代的结构遗存,也可能是元明过渡时期的做法,或是重修时的地方做法。
中坪二仙宫前檐斗拱前檐柱头铺作两朵:外为五铺作出双下昂(假昂)计心造,类似于清代的五踩双昂斗拱。内转四铺作单抄偷心造,耍头里转为乳栿。壁内隐刻重拱。
前檐明间补间铺作一朵,次间补间铺作两朵:外为五铺作出两抄计心造,内转六铺作双抄偷心造。壁内隐刻重拱。类似于清代的五踩双翘鎏金斗拱挑金做法。
后檐柱头铺作两朵:外为五铺作出一抄一昂(假昂)计心造,类似于清代的五踩单翘单昂斗拱。内转四铺作单抄偷心造。壁内隐刻重拱。
两面山墙柱头铺作共计四朵:外为五铺作出一抄一昂(假昂)计心造,类似于清代的五踩单翘单昂斗拱。内转四铺作单抄偷心造。壁内隐刻重拱。靠前檐两朵铺作耍头里转为枋通长安置,靠后檐两朵铺作耍头里转为踏头承接爬梁。
前檐转角铺作两朵:45°方向施两层角昂和一层由昂(假昂)、一层角衬枋。大角梁叠于牛脊槫和角衬枋之上。角昂和由昂里转为角华拱三跳,角衬枋里转为靴楔置于最上层角华拱跳头的散斗之上,向内托起大角梁。大角梁尾安替木,承接下平槫和系头栿。角昂两侧的两层搭交正昂和蚂蚱形耍头分别与另一侧泥道拱和两层隐刻慢拱相列。鸳鸯交手拱与正出耍头、由昂相交,通过替木承接牛脊槫。
后檐转角铺作两朵:形制与前檐转角铺作类似,区别在于改出三昂为出一抄两昂。
殿内彻上明造,梁架结构采用四椽栿对前乳栿,通檐用三柱。脊部屋架采用叉手、合踏、蜀柱、丁华抹颏拱组合的结构。两山靠后檐一侧柱头铺作通过爬梁架于四椽栿上,具有典型的金元时期特征。
中坪二仙宫正殿明间梁架断面图中坪二仙宫正殿脊部梁架结构中坪二仙宫正殿内部梁架结构正殿内供奉二仙神像,神龛须弥台座雕刻精美,以壶门柱子层为主体,枋层众多,主次分明,风格类似宋代十三份须弥座台基。各层雕琢有牡丹、莲花、梅花、忍冬、宝相花等各种缠枝花卉,上层雕刻的仰莲和下层雕刻的合莲是典型的宋代样式。其形制颇符合宋营造法式中的垒砌须弥坐、叠涩坐殿阶基。台座束腰处有金大定十二年题记,记录了本村维那(佛教团体活动组织者)组织重修正殿的历史,保存至今弥足珍贵。
正殿神龛台座束腰处金大定十二年题记叠涩坐殿阶基(梁思成先生绘制)quot;法式quot;阶基叠涩坐角柱与本神龛台座对比正殿东西两侧设置耳殿,为硬山建筑,四架椽屋通檐用两柱。脊部仍然保留了叉手、蜀柱、丁华抹颏拱、顺脊串的组合结构。外侧山墙采用五叠式马头墙。两侧耳殿各自遗存有多方碑刻,详细记录了明清以来历次重修之事。
中坪二仙宫西耳殿中坪二仙宫东耳殿梁架结构二仙信仰自古以来流行于山西地区,宋徽宗崇宁年间,敕封二仙为“冲惠”、“冲淑”真人,赠庙号“真泽”。人们祭祀二仙,祈求风调雨顺、送子送福。中坪二仙宫自古以来为南村、中坪、化壁、长畛、东岭、南坪六村总社之所,乃一方名胜。每逢元宵、清明、七月七,方圆数十里香客摩肩接踵而来,至今香火络绎不绝,为当地乡土民俗文化之特色。
喜欢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