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
诗僧寒山,生卒年月不详,人们只知道他大概生活在中唐及之前。
寒山长期隐居在浙东天台山翠屏山(又称寒岩、寒山),因此自号寒山子。他很喜欢写诗,风格比较平白浅显,特别随性,在那个神仙打架的盛唐时代,寒山并不为世人所重视。
寒山兴之所至,想写诗了就随手写在山石竹木之上,这也导致他的诗丢失了许多,他自己说作诗有六百首左右,后来经过别人整理,大概只剩下了三百多首。
寒山的诗在中国不太受重视,但却远涉重洋,曾在美国刮起一股热潮,大约在50年代开始受到美国人的追捧。
寒山的诗歌多抒写山林幽隐之兴,也有不少警励之语,他的《杳杳寒山道》就是比较经典的一首: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
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这首诗最有特色的就是叠词了,韵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别有趣味。
诗写的是寒山在寒岩隐居时所见到的景色,这里山道寂静,溪涧幽僻,风雪飘飞,冷清到罕见人烟,身处其中,心也变得超然物外起来,连春来秋去都不曾注意了。
寒山虽然是僧人,但从他的不少诗歌中都可以看出,他是个熟读儒家经典,也曾抱有经世济民的雄心。他发表过治理国家的看法:
国以人为本,犹如树因地。
地厚树扶疏,地薄树憔悴。
不得露其根,枝枯子先坠。
决陂以取鱼,是取一期利。
说治国要以民为本,这犹如树木种在土地上。如果土壤肥沃,树便长得枝繁叶茂,会结出丰硕果实;如果土地贫瘠,树便会憔悴干枯而死。
因此种树要埋好根,不然就和捕鱼人决堤放水,虽然也收获了鱼,但也是一次买卖罢了。
总的来说,寒山的诗风格直白偏口语化,往往直写胸臆,或俗或雅,别有意趣。
皎然
严羽在《沧浪诗话》中称赞“释皎然之诗,在唐诸僧之上”,他不仅诗学成就斐然,也擅于绘画,时人称为“江东名僧”。
皎然早年是个士人,家世门第不错,不过他也经历了求仕失败,加上性格比较静,也就早早出家为僧了。
《从军行五首·其三》
百万逐呼韩,频年不解鞍。
兵屯绝漠暗,马饮浊河乾。
破虏功未录,劳师力已殚。
须防肘腋下,飞祸出无端。
被看他是个僧人,却也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