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伍雪梅杜卓滨
“我领得这个奖项,内心十分激动,非常感谢组织对我的肯定!”4月22日上午,在四川省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现场,被授予“四川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光荣称号的廖文定表示,今后他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对接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结合,更加务实地工作。
现任宜宾市屏山县中都镇雪花村委会支部书记兼主任的廖文定,于年回到雪花村参与扶贫工作,原本是沿海城市厂长的他,有感于家乡的贫困,下决心带领村民摆脱贫困。如今,经过四年的艰苦奋斗,雪花村全村贫困人口户人全部达到“一超六有”标准脱贫。
回乡参加支部活动
“沿海厂长”决定回乡带乡亲们脱贫
在廖文定看来,回村成为一名支部书记完全是偶然。“我一直在福建务工,回来前的工作是一个厂长,每个月的收入差不多有1万元左右。”廖文定表示,在外务工那几年虽然收入很可观,但心里一直记挂着家里的父母,“我认为不能带父母在身边,就应该待在父母身边。所以年6月,雪花村邀请我回乡参加‘7.1支部活动’的时候,我一口就答应了。”
“我当时主要是想回乡陪陪父母,顺便参加一下村上的活动。”廖文定说,回村之后他才了解到村上正在想办法推进脱贫攻坚工作,而老支部书记即将退休,缺少“领头羊”。
“7.1支部活动”结束后,雪花村不少干部纷纷认可廖文定的发展理念和干事能力。老书记廖奎多次找他谈心,希望他能利用在福建的经验,给村上的发展带来改变。村上的“第一书记”温再斌也不停地向组织推荐。
“通过和廖奎书记的交流,我才注意到村里与我年去福建前并没有多大的变化,村民们住的仍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石木房,吃的是酸菜汤加玉米馒头,不少村民整天无所事事。”廖文定联想到福建农村的面貌,雪花村的状态深深刺痛了他。“就是从那时起,我决心当起这个支书,决心要给家乡带来实实在在的变化。”
是在研判雪花村产业发展(受访者供图)
15天走访全村户村民
“强势书记”带头施行村委会全天候值班制
“由于长期在福建工作,对村里的具体情况并不了解,不少村民对我也不熟,所以我在年担任支书后,第一件事就是挨家挨户走访村民。”廖文定是“说干就干”的急性子只花了15天就走访完了全村户,能叫出全村所有村民的名字。
走访过程中,廖文定再次认识到了雪花村的贫困,并发现很多村民贫困的原因在于信息交流不到位,“他们很多人根本不了解国家的扶贫政策,当他们想要到村上咨询的时候,村委会却常常没人。”廖文定说他在福建的时候社区工作者都是全天候值班,于是他决定带头实行村委会全天候值班制度。
“不少老同志不理解,纷纷表示村委会日常工作并不多,没必要每天都在村委会坐着,但我不这样认为,我觉得只有全天候值班,才能最大程度地方便村民们办事。”廖文定竭力说服大家,引起了不少有威望老同事的反感,进而给了廖文定“强势书记”的评价。
“强势”在雪花村并不是褒义词,村民往往认为强势的人都很霸道,对于老同事的不理解,解释无果的廖文定并没有在此事上过多纠结,而是做出了更“强势”的事情。
查看发展的白磨芋(受访者供图)
为智残兄弟争取低保资格
全员脱贫后正规划乡村旅游
在全村齐心发展经济,向贫困宣战的过程中,今年48岁的廖昌良及其4个弟兄却表现出了不同的一面。
“他们整天都无所事事的,经过村上干部的教育,还是没有多大的改善。”在审定廖昌良弟兄低保资格时,不少村委会干部和村民都向廖文定指出:廖昌良弟兄有着正常的劳动能力,不应该因为懒而划定低保。
困惑于廖昌良兄弟行为的廖文定,打算对他们进行详细的了解。“在交流过程中,我发现廖昌良兄弟有劳动能力不假,但他们做事缺乏逻辑性,属于智残人士。”廖文定介绍,最终在低保资格认定中,廖文昌兄弟5人,4人获得了低保资格。
“当前我们全村户贫困户全部脱贫,并顺利通过中、省、市、县各级验收和脱贫攻坚全国普查。”当谈到雪花村当前取得的胜利时,廖文定表示雪花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村的集体经济还可以做得更大,还需要呼吁更多外出务工的年轻人回来助力村上的发展,开发我们雪花村的丹霞地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上门走访建卡贫困户(受访者供图)
数说廖文定:
据悉,廖文定就任雪花村支部书记4年来,带领村两委班子认真履职尽职,全力推进全村脱贫攻坚工作,全村贫困人口户人全部达到“一超六有”标准脱贫;新建村级道路15公里、产业路11.3公里,新硬化道路9公里、产业便民路11公里,新建安全人饮蓄水池23口、灌溉水池21口,完成对全村入户电网升级改造;创建全镇第一家村集体公司,年实现营销额超10万,实现村集体经济纯收入超2万元;牵头成立屏山县文定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群众以资金、土地方式入股,实现34户贫困户每年保底分红元,产生利润再进行二次分红;与驻村工作队密切配合,依托定点帮扶单位和驻村精干力量开展脱贫攻坚,积极争取产业发展资金余万元,新建魔芋示范基地65亩、股权量化项目50亩、提质增效项目15亩,村集体发展白茶亩,解决贫困户增收和集体经济空白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