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山县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不容易发现的细节,林黛玉极力赞赏的
TUhjnbcbe - 2024/12/20 18:48:00

《红楼梦》第四十九回,香菱住进了大观园,度过了她少女时期段最快乐的一段时光。虽然自小被拐,又伦落成奴,基因的力量是强大的,甄士隐观花修竹的文人气,还是传承给了甄家的小姐英莲(香菱),一到了大观园,这里的人文气氛就勾起了香菱对诗与远方的向往。香菱于是请求宝钗教自己学诗,宝钗笑她不要得陇望蜀,也正常,宝钗自己都不认为作诗是女孩子该干的正经事,何况香菱一个侍妾,还是在针黹女红上用功的好。

心中的小火苗一旦燃烧,哪里有那么容易熄灭?于是香菱找到了黛玉。黛玉欣然收下这个徒弟,黛玉做老师的水平还是高的,几句话就抓住了学习作诗的核心,勤奋又有灵性的学生碰到高水平的师傅,极短的时间里就碰撞出了思想的小火花,香菱表示:陆放翁(陆游)的“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自己很喜欢。黛玉马上纠正她:

“断不可看这样的诗,一入这个局,再学不出来的。你只听我的,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熟透了,然后再读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瑒、谢、阮、庚、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个极聪明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功夫,不愁不是诗翁了!”

林黛玉一共讲出了九个人,就是说她推崇这九个人的学问和作诗作文水平,而排第一位的,还要香菱细细揣摩读到熟透的,就是王摩诘王维。林黛玉为什么这么推崇王维呢?

王维,字摩诘,唐开元十九年,三十岁的王维状元及第,官至吏部给事中,安史之乱时被俘,在安禄山的胁迫下,担任过伪职,为安禄山写过音乐。平息战乱后,因为效力过叛贼,算是叛国投敌,这个罪行是很重的,王维被下狱面临被斩的结局。因为两个因素,王维的命运迎来了转机,一是他曾在被俘时做了一首《凝碧池》,抒发自己思念朝廷和表达国家将亡的痛苦,这证明他是受了胁迫,不能不顾妻儿家小。二是他的弟弟时任刑部侍郎的王缙,对平反叛军有功,又请求朝廷对自己革职削籍以赎其兄之罪。王维才得以赦免,降职以闲官留用,当然,后来他又官至尚书右丞,所以王维又称王右丞。

关于王维的所谓叛国投敌,稍微了解一些安史之乱历史情况的人都知道,当时京戍和皇帝可以指挥的部队根本无力和安禄山抗衡,想要活命,只有逃跑一条路,为了逃跑顺利,唐玄宗带上杨玉环姐妹、妃嫔和皇子皇孙公主们以及极少的大臣,在皇家禁军的保护下,向四川方向出逃。在这一刻,皇帝已经抛弃了京城的臣民,只顾自己活命去了。一路上,杨贵妃的姐妹、杨国忠夫人和部分皇子皇孙公主们遭到杀害,在马嵬坡,杨贵妃的命也没能保住。一路上,玄宗为了自己的生存,不也是权衡利弊、做出了牺牲别人甚至是自己最爱女人的生命吗?所以,已经被皇帝抛弃了的王维,和那些为了自己或者家人可以活下去的臣民,所谓的变节有什么不能理解的呢?这也是后来史书评价王维,并没有因为这一段“不光彩历史”而被贬低的原因,饱读诗书的林黛玉,当然不认为这个是王维的人生污点。

王维在文化上的成就可以用“彪炳千古”来形容。王维的诗浪漫、空灵,善于营造画意,用今天的话说就是非常有画面感。举一个我个人非常喜欢的例子。

《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表达了诗人寄情山水和对隐居生活怡然的满足,从自然到人再到社会,诗意清新自然,石上泉声和浣女归来的欢笑声似乎要流淌出来。诗、画、乐完美融合,诗人由此言志,蕴意丰富。宋代苏轼就非常赞赏王维,他评价王维作品:“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个评语也概况了王维的作品风格。王维的诗往往直抒胸臆,又含蓄自然,情愫真挚,如音乐流淌,又如蓝图在胸,因经历政治磨难,王维半生几度隐居,淡泊名利,所以他的作品总是透着空灵隽逸,没有现实世界的尘俗气。王维是个全才,他的画作被称作盛唐绝佳之作,他更是那个时代的顶级音乐家。

在理解了王维的基础上,我们再来看黛玉,从《咏白海棠》到《秋窗风雨夕》,从《葬花词》到《桃花行》,黛玉的风格像极了王维,欣赏一下黛玉唯一的一首欢快的颂圣诗《杏帘在望》,活脱脱写成了王维感觉的田园诗: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黛玉不但在文化上与王维高度一致,在精神追求和性情格调上也和王维如出一辙,都存着对现实失望的避世以及归隐心态,而且与王维同样的,黛玉也是极其的坦诚,真挚。这些特点一样也可以形容宝玉。所以曹雪芹写宝黛心心相印、互为知己,不是普通意义上的激情爱情,而是建立在一致性的文化基础之上的,曹雪芹选择让林黛玉喜欢王维,其实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的。

果然,香菱读了王维的五言律,深深被感染,作者通过香菱之口又一次极赞了王维:

“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白、青”两字似无理,想来,必得这两个字才形容得尽。念在嘴里倒像是有几千斤重的一个橄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直”似无理,“园”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想找两个字换它,真找不出来。“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这“馀、上”字,难为他怎么想来!

(我是屏山,欢迎点评、

1
查看完整版本: 不容易发现的细节,林黛玉极力赞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