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直播黄冈百家号」
一、16岁少女在山间小路上被害
年5月19日10点左右,在河南省新密市城边一座叫青屏山的小山上的山间小路上,当地居民发现了一个躺在地上的年轻女子,浑身都是血,随身所带物品散落一地。
案发现场
当地居民看到这一场景后,立即报了警。
新密市公安局接到报警以后,民警很快来到了案发现场。
民警赶到后,发现该女子浑身都是血,整个人几乎趴在了血泊之中,身上有多处刀伤。
民警发现这个女孩还没有死,还有一些微弱的生命体征。
很快,民警们就迅速医院,医院没多久,由于这个女孩的伤势过于严重,最终还是没有被抢救过来。
经警方调查,这个女孩叫王亚萌,16岁,新密人,在河南省平顶山市的一个美容店里打工。
5月18日,也就是案发前一天,从平顶山回来看朋友,没想到在去朋友家的路上竟遭遇不测。
警方通过其家属了解到,王亚萌是一个非常懂事的孩子,从小到大都没让家人操过心。
为了减轻家里的生活负担,初中毕业之后,王亚萌就去了平顶山的一个美容院做学徒。
他对家人说,学成之后他要回来自己开个店,懂事的她还说,等她开店了,还要把奶奶的白头发染了。
受害人王亚萌
可万万没想到,刚回新密市一天,王亚萌就丢了性命,这让她的奶奶怎么也不敢相信。
每当拿起孙女的照片,奶奶都是老泪纵横,多好的孙女啊,长得又好,又时尚,又漂亮,连邻居们知道后都可惜得不得了。
王亚萌到底为何被害?是仇杀还是另有他因?
警方通过对其家庭及周边邻居的走访发现,王亚萌为人善良,从不与人争执,社会关系也特别简单,也不会与人结仇,民警排除了仇杀这一可能。
之后,警方通过法医对王亚萌的尸检报告,也排除了她受到性侵害的这一可能。
最终民警又重新从案发现场入手寻找线索,从现场遗留下来的挎包和钱包中发现,挎包是被翻过的,耳机、化妆品都在,但没找到手机。
而钱包里只剩下几块钱,大额面值的钱一张也没有。
现场遗留的钱包
民警据此判断,这是一起抢劫杀人案。
虽然民警对案件的起因作出了判断,但是在现场没有发现任何有价值的线索,甚至连指纹和脚印都没找到。
一时间,整个案件的所有线索似乎就此中断。
难道凶手是一个有着反侦察能力的惯犯?
二、灰色面包车和蓝色出租车
当时女孩被害的地方,地处偏僻,民警通过大量走访调查,并没有发现任何目击证人,即使调了周围的摄像头也没有发现任何的线索。
此时对于本案唯一的线索,全部聚集到了女孩儿临终前含含糊糊说的4个字上面。
在民医院的时候,女孩含含糊糊地跟民警说了4个字:“四个孩儿”。
民警从这一线索判断,女孩儿的四字遗言可能就是下一步破案的方向,并且认为这很可能是一个团伙作案。
民警随即对这一线索进行了调查,他们走访了大量的当地居民,案发当天是否看到“四个孩儿”出现在周围。
但是遗憾的是,经过民警的大量走访,并没有找到关于“四个孩儿”的任何线索。
随即警方又对案发地附近所有监控里的多个小时的录像内容再次复盘,试图从中找到有效的线索。
民警们反反复复,一秒一秒地看,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但最终也是没有找出关于“四个孩儿”的任何线索。
随后警方又根据“四个孩儿”上山可能乘坐交通工具为判断,再次对案发前后的所有监控录像进行了仔细的观看。
这次观看录像,终于发现了一个重要的线索。
一辆灰色的面包车进入到了民警的视线当中,这辆灰色的面包车在案发前上了山,在案发后又下了山,具有重大嫌疑。
莫非“四个孩儿”就坐在这辆面包车上吗?
警方们的情绪一下子从低落转为了兴奋。
接下来的时间,就是全力找到这辆灰色的面包车。
灰色面包车
但找到这辆面包车之后,民警们的情绪又随之转为了低落。
原来,当天,这辆面包车只是到附近的学校去接人了,接完人之后急急忙忙地回家了,根本就不存在作案时间。
好不容易找到的线索,就这样又被迫中断了,民警们的情绪又变得低落起来,显得非常地泄气。
距离女孩被害,已经过去半个多月的时间,案情却没有一点进展,家属急,当地百姓急,公安干警们更急。
为了破案,民警们死死盯住监控录像,没日没夜地寻找着有效的线索。
每一辆车,每一个人,每一个交通路口都不放过一丝一毫。
功夫不负有心人,民警们终于在监控录像又发现了一条重要的线索。
屏幕上的一个黑点引起了民警们的注意,这个黑点在屏幕上几乎看不到,但还是被老刑警们看到了。
通过放大镜查看,屏幕里远处的这个黑点,就是被害人王亚萌。
放大镜下的观察
在这里,真的不得不佩服这些个民警们敏锐的眼力。
通过录像民警发现,在案发前,王亚萌坐上了一辆绿色的出租车,然后赶往事发地。
在民警们看来,一条重要的线索再次出现,他们判断,找到这辆绿色的出租车可能就是侦破此案的重要突破口。
民警们甚至大胆推断,王亚萌会不会就是在出租车上被害,然后又被带到案发地的。
如今,一切只有找到那辆绿色出租车,事情才能见分晓。
很快,警方就找到了这辆绿色出租车,据出租车司机反映,当天他确实拉了一个女孩,但是因为路不好走,司机并没有上山,而是到山脚下就让女孩下车了。
出租车司机还说,当时他离开的时候并没有发现什么可疑的人在现场。
出租车司机的嫌疑被排除了,民警们好不容易找到的线索再次中断。
这让民警们的情绪再次陷入低潮,距离案发已经一个多月了,多条被认为有价值的线索都被一一排除了,监控录像也不知被翻看了多少遍。
案情一波三折,民警们的情绪也是从高潮到低落,从低落到高潮,再从高潮到低落,但案情始终没有任何的进展。
三、女孩的临终遗言说的那四个字到底是什么?
辛辛苦苦一个多月,没有找到任何突破口,一切都在原地踏步。
此时,家属的情绪也相当激动,他们认为如果警察破不了案,他们就自己找人解决。
这一句话反映的亲属们迫切希望警察能够替他们申冤,赶紧破案的急切心理。
同时也给办案民警们带来了压力,一个多月的时间案情竟然没有一点进展,让他们也感觉到很窝囊。
难道原先的侦破方向是错的?
此时民警们决定,再一次从女孩的临终遗言入手,重新梳理案情。
因为女孩的临终遗言,肯定是在告诉大家凶手的一些信息,这一点非常重要。
但对于办案民警来说,对于女孩的临终遗言,很可能在先前他们就理解错了。
对于“四个孩儿”,办案民警们再次展开了讨论,有些民警认为按照当地的方言,意思是4个年轻人一块做地案。
但是新密方言有一个特点,就是“si”和“shi”不分,也就是平舌音,翘舌音不分。
那么女孩的临终遗言会不会有另外一种可能,就是她说的是“是一个孩”?
通过民警们激烈的讨论,案情似乎找到了突破口。
那就是,作案的不是四个年轻人,而是一个年轻人。
民警们的情绪再次被调动起来,他们再次聚精会神地观看起来了,不知看了多少遍的监控录像,试图再一次找到有用的线索。
这一次观看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找一找在案发前后有没有单独上山的年轻人。
经过一遍又一遍的观看,民警们不放过任何一个人,终于有了发现。
一个穿着蓝色牛仔裤的平头青年,走进了民警们的视野。
犯罪嫌疑人
此人在监控画面上显得十分悠闲自在,这与匆忙的路人对比起来显得十分不和谐,并且他的上山时间与案发时间高度吻合。
办案民警凭着经验,认为此人有重大嫌疑。
此人的出现,再次让办案民警们兴奋了起来,他们判断,此人即使不是犯罪嫌疑人,也是目击证人。
如今民警们要做的是,就是找到这个平头青年。
民警们迅速将此人的画面做成照片,在新密市的范围内一点一点的排查。
但是经过多天的排查,却没有发现此人的任何踪影。
为了找到此人,新密市公安局决定,在全省范围内通过悬赏的方式寻找此人。
一时间,街头巷尾,报纸报刊,电视屏幕全部都是寻找平头男子的信息。
信息撒出去之后,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公安局的举报热线基本就没有停过,期间他们接到了上千个举报电话。
但是,经过民警的排查和分别,所有的举报信息全部被排除掉。
似乎一切线索又将中断,三个多月的时间,难道努力又将白费?
而就在这时,警方又接到了一个举报电话,举报中反映这个平头男孩,很像是家住郑州的一个人。
这条信息让办案民警非常的重视,他们抱着不放过任何一条线索的思想,紧急来到郑州市。
而结果又将如何呢?
四、真相大白
当侦查员拿着相片来到郑州该男子的家后,其父母的第一句话就迅速让民警兴奋了起来。
他父母看到照片后,不解地问民警怎么会有他儿子的相片?
侦查员知道,辛苦了这么长时间,终于找到人了。
侦查员通过了解知道,该平头男子名叫小恒,26岁,无正式工作。
虽然他在事业上并没有给自己的父母挣多少光,但是父母对他却非常的好。
他7岁时,母亲去世,他的父亲再婚,而继母对小恒非常的好,将他视如己出,为了好好的抚养他,就没有再要孩子。
为了让他早点儿结婚,父母两人还筹借了8万元钱给他盖了房子。
为了激励地上进,继母还花了几个月的时间,给他绣了“奋斗”二字挂在了他的房间里。
继母绣的十字绣
对于自己的不争气,也让他对父母深感内疚,他成天想的是如何快速弄了一大笔钱,并以此来报答父母。
他一直不在家,父母也不知道他去哪儿了。
之后,民警开始查找小恒的去处,最后在开封的一家网吧里找到了他。
而当警察出现在他面前的时候,他随即说出了一句话,而这句话,让辛苦了这么长时间办案民警知道,案子破了。
他主动问民警,那个女孩有事没有?
事情的原委是什么样的呢?
小恒从郑州来到新密之后,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抢一笔钱。
犯罪嫌疑人被抓
年5月19日当天,他漫无目的地在街上游荡,来到青屏山的时候,正好看见打车来的王亚萌,下车后独自在山间小路上走着。
于是,便在王亚萌的身后尾随,看四下无人,随即拿着匕首,扼住了王亚萌的脖子。
据小恒交代,开始他没想杀她,就是为了抢钱,但王亚萌使劲挣扎,并大声呼喊,这一下刺激了小恒,在慌张下,他连捅王亚萌数刀,抢走了50块钱,然后逃离现场。
一个普通人年轻时在所难免会经历坎坷,但正如小恒的继母给他绣的十字绣“奋斗”一样,如果他坚持奋斗,努力拼搏,他的日子即使不会大富大贵,但也会有一个安安稳稳的家,怡乐融融的过完一生。
但是,为了50块钱,他必将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而他的青春也将不复存在。
五、文末小语
王亚萌的生命终结在了16岁,而16岁正是一个人的美好年华刚刚开始的时候,而她的大好年华却在此时戛然而止。
其实,王亚萌本可以不死。
据小恒交代,当时的王亚萌已经发现有人在跟踪她,并且两人前后只有三四米的距离,但她却没有任何警觉,也没有拔腿就跑,而是继续不慌不忙地往前走。
而据当时民警通过现场勘察发现,就在案发现场不远的地方还有一户人家,他也没有去求救,直到嫌疑人追上了,用刀子架住了他的脖子。
如果此时的王亚萌有一点防范意识,发现有人跟踪他的时候撒腿就跑,或者去敲一下旁边那户人家的门,假装去借点水,或者是随便假装聊点什么,也不至于最终丢掉性命。
因此,这也是本案给所有家庭反映出的第一个警示,那就是对于对孩子来说,家长要从小教给孩子防范意识和防范技能。
当然,也有人说,如果从小就给孩子灌输这些防范意识,会不会让孩子从小对这个社会,对这个社会上的人充满戒备心理,从而让孩子从小就蒙上了一种对社会不信任的阴影?
王亚萌
其实,家长们要从两个方面考虑:
一、我们从不让孩子去接触这些所谓的“负面”教育,就让她在善良和谐的环境里生长,但是如果有一天,孩子遇到了威胁生命的时刻,他是没有任何的防范意识以及防范技能的。
这个时候,孩子表现出来的肯定是恐惧和慌张,就像本案中的王亚萌一样,遇到歹徒,她没有及时的冷静下来,在那个荒山野岭的环境中,她拼命反抗,拼命抓住自己的包,拼命的大声呼喊,可是最终却刺激了歹徒。
二、我们从小就给孩子灌输这种防范意识以及教一些孩子必要的防范技能,虽然会让孩子心理或多或少会有一些恐惧,或者对人有一种戒备心。
但是在我们长期的灌输教育下,孩子们就会牢牢地将这些防范意识记在心里。
在这种情况下,遇到危险时,这种防范意识会迅速被激发出来,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孩子的危险。
这两种情况,家长会选择哪一个呢?我相信家长们都会选择第2种。
所以,对于家长来说,从小就给孩子灌输一些防范意识和教给孩子一些防范技能,是非常有必要的。
孩子不可能永远跟着父母,他总有独自生活的那一天,而父母从小教给孩子的这些防范意识,就是父母不在身边的时候,保护孩子的最好盾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