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杨振东
韭菜岙沙滩公园位于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区北岙街道东南约4公里的半屏岛,该沙滩面积约9万平方米,是目前浙南沿海最大的人工沙滩。
沙滩公园增添了快艇、摩托艇体验等海上娱乐项目打造海陆两栖游,每周六的韭菜岙沙滩公园都上演夜游、夜市、夜演等节目。
半屏山景区,位于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区即洞头列岛的本岛北岙街道东南约4公里的半屏岛,与洞头本岛隔港(洞头渔港)相望,景区面积0.95平方公里。半屏岛的西部有渔港、村庄、田园,而岛的东部像被利斧劈削了一样,断崖峭壁,直立千仞,犹如一扇巨大的屏风雄峙海上,挡住狂风巨浪,护卫着洞头本岛。
半屏山被誉为“神州海上第一屏”,这里有个典故,传说该岛在远古时为一条孳龙被劈断,一半片山飞落于舟山沈家门,另一半飞往了台湾,所以当地一直有传民谣曰:“半屏山,半屏山,一半在大陆,一半在台湾”。
半屏山顶九龙碑刻画(缺长子与次子)“龙生九子子子不同”——古代中国人认为龙这种生物乃麟虫之首,是掌管行云布雨的神仙;古代还认为认为龙是祥瑞的代表,因其身形偏大,长相威武,人们对于其总有崇敬之心。而古代是中央集权“皇帝制”国家,人们觉得皇帝也像龙一样给人这种不可高攀的距离感,故此皇帝往往被称作“龙子”。传说中,龙并不是恰巧生了九子,而是因为古人以九为尊,认为九是贵气的数字,故此把龙子作“九”之数,从而又虚构了龙生九子,并且性格脾气俱不相同。
——龙长子囚牛囚牛是龙和牛的长子,我们经常在乐器上看到他的身影,因为在传说中囚牛非常的钟情音乐,并不像别的龙一般凶狠嗜杀,而只是安安静静的听他喜欢的音律,性子也是九子中最温顺的。直到现在,我们依旧可以在一些博物馆珍藏的琴头上看到它。
——龙次子睚眦睚眦是龙和狼的孩子。这个睚眦可不像他的哥哥那样性子柔顺,而是非常的残暴,经常与人争斗,而且非常的记仇,成语“睚眦必报”就是来源于此,此词常常用来形容没有气量,心肠狭窄,毫不让人的人。在众多武器的把手上,常常会雕刻着这种生物,因为古人认为它怒目而视,嗜杀喜斗的形象一定程度上会增加人的杀气,使敌人产生害怕退却的心理。
——龙三子嘲风嘲风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为鳞虫之长、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龙生九子之第三子,平生好险又好望,常以其形状作为殿角的装饰。台角上的走兽是它的形象。在中国民俗中,龙三子嘲风象征吉祥、美观和威严,而且还具有威慑妖魔、清除灾祸、辟邪安宅的作用。在宫殿安置嘲风,也会使整个宫殿的造型既规格严整又富于变化,达到庄重与生动的和谐,宏伟与精巧的统一,它使高耸的殿堂平添一层神秘气氛,能起到祛邪、避灾的作用。
——龙四子霸下(又名赑屃)霸下是龙之四子,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祥兽。霸下为俗称,真名赑屃,又名鳌、龟趺、填下、龙龟等。外形似龟,善驮重物,多用以驮负碑础。古人为给死后的帝王圣贤树碑立传,歌功颂德,常用巨大的石碑立于赑屃背上,意在依靠他的神力,可以经久不衰,千秋永存。赑屃一方面为实用之物,用来做碑座,俗称“神龟驼碑”,另一方面,又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意义。它的象征以“长寿吉祥”为依据,并带有地位级别、图腾崇拜、巫术崇拜等方面的涵义。人们在庙院祠堂里,处处可以见到这位任劳任怨的大力士。据说触摸它能给人带来福气。
——龙五子狻猊狻猊系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兽,“龙生九子”中的第五子。狻猊形似狮子,平生喜静不喜动,好坐,喜欢烟火,常被用来装饰香炉脚部。
——龙六子饕餮饕餮是龙的第六个儿子,它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一种凶恶贪食的野兽,也是传说中四大凶兽之一。在古书山海经中,关于介绍饕餮的特点,说它有着和羊一样的身子,眼睛长在它的腋下,牙齿就像老虎的牙齿一样,手掌就像是人的手掌。因为饕餮是一个贪吃的神兽,并且因为贪吃将自己的身躯都吃掉了,吃的只剩下自己的大头颅了,所以饕餮也常用来比喻一些贪食或贪婪的人。古代青铜器上面常常用饕餮的头部形状做装饰,被称为饕餮纹,最早出现在五千年前长江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玉器上,常见于青铜器上或者是鼎上。
——龙七子狴犴(又名宪章)狴犴为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为鳞虫之长瑞兽龙之第七子。形似虎,平生好讼,却又有威力,狱门上部那虎头形的装饰便是其图像。传说狴犴不仅急公好义,仗义执言,而且能明辨是非,秉公而断,再加上它的形象威风凛凛,因此除装饰在狱门上外,还匐伏在官衙的大堂两侧。每当衙门长官坐堂,行政长官衔牌和肃静回避牌的上端,便有它的形象,它虎视眈眈,环视察看,维护公堂的肃穆正气。狴犴既是牢狱的象征,又是黎民百姓的守护神。此外,上虞区上浦镇冯浦村还有“狴犴龙舞”的文化习俗,颇具地方特色,深受当地群众欢迎。
——龙八子椒图椒图性好闭,最反感别人进入它的巢穴,辅首衔环为其形象。有版本说椒图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龙生九子之第九子。椒图形像螺蚌。遇到外敌侵犯总是将壳口闭紧,人们将它用在门上,除取“紧闭”之意,以求平安外,还因其面目狰狞以负责看守门户,镇守邪妖;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即椒图“性好僻静”,忠于职守,故常被饰为大门上的铁环兽或挡门的石鼓,让其照顾一家一户的安宁,被民间称作“性情温顺”的龙子。
——龙九子螭吻螭吻由鸱尾、鸱吻(音吃吻)演变而来,唐朝以前的鸱尾加上龙头和龙尾后逐渐演变为明朝以后的螭吻。一般被认为是龙的第九子。平生好吞,殿脊的兽头之形是其遗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