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山县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红楼梦的巨大价值,不因她与公公贾
TUhjnbcbe - 2024/6/26 22:03:00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专业 http://www.xxzywj.com/m/

红楼十二钗诗词及人物解读系列

秦可卿对于《红楼梦》的价值

秦可卿位列金陵十二钗正册,相比十二钗其他的女子,曹雪芹对于秦可卿是有微词的,将她“淫丧天香楼”赫然写在回目上,在那个“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社会背景下,曹雪芹这是将秦可卿钉在了耻辱柱上。幸而脂砚斋怀有慈悲心肠,甲戌本十三回末批曰:

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老朽因有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嫡是安富尊荣坐享人能想得到处,其事虽未漏,其言其意则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因命芹溪删去。

让读者明白小说十三回大大短于其它回目的原因,明白作者对秦氏的定位,也对秦可卿的死因给出了答案,与判词一致了。为这位十二钗正册的人物,捡起来一块遮羞布。

前文我们分析秦可卿的判词,知道她是风月之情的化身,宝玉梦中的可卿也是秦可卿的幻像。这是秦可卿对于这部书的象征意义。除了这一点,秦可卿对《红楼梦》还有一层深意。

秦可卿代表贾家的最高智慧,也是挽大厦将倾的希望。为什么这么说呢?

《红楼梦》这部书终极讲了一个什么道理呢?他在讲一个腐朽糟透的末世,讲上层社会的腐朽,讲一个没有希望的政治生态。就立足于贾家的败落而言,有整体大环境的客观因素,也有贾府一代不如一代的自身主观因素。内因外因加起来,贾府的这条百年大船日渐破旧,终于沉没。外因作为一个家族是没有办法的,秦可卿也说了:

“否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岂人力可保?”

就是说贾家已历近百年了,败落是必然,是早晚的事,是历史规律。既然是必然,难倒就不作出任何的挽救举动,就这么坐等末日来临吗?当然不是,秦可卿又说:

“如今能于荣时筹划下将来衰时的世业,亦可谓常保永全了。”

家败是肯定的,可是当下未雨绸缪,家族不过是经历一段低谷期,“常保永全”意思是不至于一败涂地。有没有具体的办法呢?有的,秦可卿分析了当下贾家最大的问题,给出对策,也是家族永续最关键所在:

“目今祖茔虽四时祭祀,只是无一定的钱粮;第二,家塾虽立,无一定的供给……如今盛时固不缺祭祀供给,但将来败落之时,此二项有何出处?”

这就将最关键的问题提出,将贾族管理和目光短视的弊端指出来了。

“趁今日富贵,将祖茔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以备祭祀供给之费皆出自此处,将家塾亦设于此。合同族中长幼,大家定了则例,日后按房掌管这一年的地亩、钱粮、祭祀、供给之事。如此周流,又无争竞,亦不有典卖之弊。便是有了罪,凡物可入官,这祭祀产业连官也不入的。便败落下来,子孙回家读书务农,也有个退步,祭祀又可永继。”

一耕,二读,看似简单,整个贾族,也只有秦可卿头脑清醒,抓住了问题核心所在。具体到管理也给出了切实可行避免弊病的策略。就连最差的结果哪怕是抄家都考虑到了,就算是获罪抄家,这是一个大家族在那个社会面临的最坏的结果了,就是是这样最差的结果也有退步,子孙回到祖茔之地,守墓、读书、务农。秦可卿这两个措施讲出了封建社会一个人、一个家族甚至是一个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耕、读。耕是经济基础,生存之本,读为上层建筑,是精神和智慧建设。

有了这两点,才能真正立于不败之地。

讲完了“常保永全”之策,秦可卿还提出了两点警示:

“若目今以为荣华不绝,不死日后,终非长策。”“眼前不日又有一件非常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不过是瞬息的繁华,一时的快乐。别忘了盛筵必散的俗语。此时若不早为后虑,临期之恐后悔无益。”

最后还不忘给出了盛宴散场的时间表:

“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

也就是说,留给贾府的时间只有三年。

秦可卿懂基本的自然规律,就是“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登高必跌重”“乐极生悲”“树倒猢狲散”。秦可卿上述的这一大番话,句句至理名言,透着大智慧。她明白万事万物运行的基本规律,知道哪些是核心关键,哪些是表面文章。将家族的问题和隐患分析的十分透彻,对如何应对了然于胸,并给出切实可行的应对之策。

结局读者都知道,秦可卿临死对贾府后事都放不下、闭不上眼的肺腑之言,不过付之东流,一项也没有落实,贾府从上到下,浑浑噩噩、醉生梦死,贾府的这艘破船快速的滑向深渊。

秦可卿的这番话,对贾府适用,对国家、社会同样适用,这是曹雪芹为那个频死的末世开出的治疗处方。当然,同样也不可能有一毛钱的用。

第11节:红楼梦:秦可卿是养生堂弃婴?4大证据,她就是秦业的亲生女儿

(本文未完,稍后更新第13节)

我是屏山,欢迎点评、

1
查看完整版本: 红楼梦的巨大价值,不因她与公公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