袭人是贾宝玉众多丫鬟里极为特殊也极为重要的首席大丫鬟,她最大的特点是比较成熟沉稳,虑事周全,工作尽责,眼里心里只有自己的服务对象,就是自己的主子,正是因为她这样的优点,本来是贾母大丫鬟的袭人,被贾母派到宝玉身边,为的是自己最疼爱的孙子能得到无微不至的照顾。所以,袭人的本职工作是得到贾母的首肯的。袭人比宝玉大两岁,对于这样一个温柔周到的姐姐,少年宝玉对她很依赖,相比年幼时的宝玉亲近奶母,少年的宝玉亲近的是姐姐,这是符合一个男孩的成长规律的。
随着宝玉从一个孩童长成一个少年,袭人逐渐替代了奶妈,这也是李嬷嬷退居二线前后,不断的与袭人产生摩擦的根本原因,主要的原因在宝玉而不在袭人,在我们的文化传统里,对一个男人(男孩)的争夺,发生战争的永远是女人。李嬷嬷最郁闷的时间里也是袭人最得意的时光,她可以轻轻两句话就可以换来宝玉的紧张和对她的承诺。长江后浪推前浪,宝玉的成长是挡也挡不住的,宝玉对女孩子的兴趣点逐渐转移了,慢慢的,他也不太需要姐姐了,他需要能跟他玩得来、说得来、笑得来的了,说白了,就是和他志趣相投的女孩子。还有一点,宝玉对于男女之情有了萌动,他喜欢更漂亮、更有风采的女孩子,他成长到了这个需求阶段,怡红院里,有一个女孩是最符合的,就是晴雯。
袭人没有想到,李嬷嬷的遭遇现在轮到自己了,可是袭人和李嬷嬷有着本质的不同,李嬷嬷只要宝玉的重视,而袭人对宝玉是占有,她决不允许怡红院里有人越过她的次序去,面对宝玉的变化,袭人也很清楚,自己无论在长相、针线手艺上和晴雯都不能比。接连几件事的发生,让袭人感受到了危机。
一、金钏因为一句玩笑话就被王夫人撵了出去,自觉无脸见人寻了死,袭人可是与宝玉有了肌肤之亲,这要是被王夫人知道,她袭人有十个也不够死的。
二、晴雯公然说出了自己的心病和与宝玉苟且的隐事:
“……别叫我替你们害臊了!便是你们鬼鬼祟祟干的那事儿,也瞒不过我去……明公正道,连个姑娘还没争上去呢……”
黛玉也直接开玩笑喊她“嫂子”。袭人自感这样下去,自己的丑事早晚要暴露。
三、晴雯的撕扇之举震动了袭人,这种事是袭人麝月等辈想也不敢想的事儿,她们虽然不懂这个内里的意味,可是她们明白,晴雯比她们的段位高得多,而且这位小爷最吃这套。
袭人会任由事态就这么发展下去吗?绝无可能,正在这个节骨眼上,宝玉因为金钏和蒋玉菡之事被父亲贾政暴打一顿,在这个事件里,贾母虽说也心疼,但她不在乎宝玉的前途,王夫人不一样,王夫人的晚年和宝玉的前途直接相关,而且贾母年高,只有绑定荣国府真正的女主人王夫人,她袭人才算是真正进了保险箱,论成熟有心机,袭人是丫鬟里的佼佼者,而且,袭人素来和宝钗交好,两人有着同样的诉求,宝姑娘在自己的亲姨妈面前,也一定会给她袭人美言的。于是,袭人上演了三十四回向王夫人表忠心的经典桥段,这就是弃了旧主,改换了王夫人的门庭。袭人这一招把准了王夫人的脉,正碰上王夫人最敏感的神经。从此,袭人就是王夫人最信任和最感激的人。
袭人固然高明,可不幸的是,凡是贾政王夫人希望的,宝玉都不感兴趣,凡是王夫人喜欢的,宝玉都反感。这个时候,袭人对黛玉宝钗已经明显的站队了,史湘云来了,刚巧贾政派人来叫宝玉说贾雨村要见他,湘云就劝了宝玉一句:
“如今大了,你就不愿读书去考举人进士的,也该常常的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好将来应酬世务……”
宝玉一听立马就轰湘云去别处,袭人接话就了:
“云姑娘快别说这话。上回也是宝姑娘也说过一回,他也不管人脸上过得去过不去,他就咳了一声,拿赶脚来走了。这里宝姑娘的话也没说完,见他走了,登时羞的脸通红,说又不是,不说又不是。幸而是宝姑娘,那要是林姑娘,不知又闹到怎么样,哭得怎么样呢。提起这个话来,真真的宝姑娘叫人敬重,自己讪了一会子去了,我到过不去,只当她恼了,谁知过后还是照旧一样,真真有涵养,心底宽大,谁知这一个反倒同她生分了。那林姑娘见你赌气不理她,你得赔多少不是呢!”
这可是当着宝玉的面说的,不论袭人有多么忠诚,伺候宝玉有多么周到,就这一番话,已经证明了袭人的立场,宝玉与她的距离就如同不可逾越的鸿沟了,宝玉嘴巴上没有说什么,可是行动是有的,就在同一天,宝玉挨打到无法动弹,到了晚上掌灯时,宝玉牵挂黛玉,要派个人替他去看看黛玉,他做出了一个举动:支开袭人,让她去宝钗处借书,唤来晴雯,让她替自己向黛玉送去两方旧帕子。
这个举动,表明宝玉的第二次成长,第一次,他脱离了奶母的怀抱,这一次,他不再需要姐姐,这时的宝玉,已经不再是男孩了,他需要的是与他志同道合、精神相通、价值一致的知己。而袭人她不理解更不懂宝玉的成长,她是很聪明,可是他忘了,宝玉有自己独立而不可更改的思想,早已不是她可以操控和左右的了。
(我是屏山,欢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