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4/5/13 18:11:00
贺敬之的诗里家国文|贺承德我看到了一张照片,它正置身在抗日战争的硝烟和烽火之中。这张照片是会动的。不信,请看它上面的那辆闷罐车——车头朝向的不是塞北,而是江南。这辆闷罐车就像是一棵会行走的树,树上长满了拼命逃亡的难民。这些难民是中国未来的担当,是当下民族的脊梁。他们不愿意在冬眠中麻木。志气,让他们背井离乡。觉悟,让他们立志报国。有人说,他们是有血肉的草木。我说,他们是有气魄的拳头。在这辆车上,有一个我们熟悉的名字,他的诗魂叫贺敬之。只是身影尚小,他当时还不到14岁。这是一辆皮肤黝黑的闷罐车,为血战台儿庄而来,也为贺敬之的命运转折而来。有人说,这是妖魔鬼怪的旨意。也有人说,这是菩萨的安排。这辆闷罐车和贺敬之一样,都是天生的。往日,应该是指和平时期吧,在名不见经传的贾汪小站,注定旅客荒芜。车站上,几乎看不到一个人烟,在车上、车下、车前和车后晃悠。可是年的春天,爱心决堤了,人头攒动,国人像是黑压压的潮水,势不可挡。小孩子像小鱼,成年人像大鱼。总之,贺敬之是被淹没在人群里的,没有人给他让道,只有人给他挡道的小鱼。他唯一的前进方向,就是像一颗钉子,在世道艰难的空气里硬挤。似乎只有这样,他才能够挤出一片天地,他才能够挤出一个崭新的自己。车头是强者的地盘。贺敬之分明是属于弱者的。靠着灵活的看家本领,他好歹是登上了挂钩处。挂钩处也是“兵家必争之地”,“此地不宜久留”,他还须向上走,做人群中的那朵不怕死的浪花。可是这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啊!贺敬之不知道,我们更不知道。我们只知道,他终于爬上了车顶。“站得高,看得远。”这时候,你认为他还仅仅是一个生命吗?不,他是一杆威武的枪,他是一首豪迈的诗。沉重似乎减轻了许多,居高临下者的脸上,开始掠过一丝可怜的轻松与庄严的笑容。车下的落伍者,是颓废的写照。此情此景,令目光慨叹,也让车速哀鸣。车顶上坐满了人,贺敬之算是置身头等舱了。车轮滚滚的浓烟,涂炭了生命,也涂炭了山河。这样的旧貌,何时才能够焕发出新颜呀?时间还不确定,但是地点早就确定了。它就在贺敬之美好的梦境里,它就在贺敬之大爱的心灵里。贺敬之早就为新中国画出了一笔可爱的蓝图。“我还会回来的!”少年归来,祖国正雄。而此时呢?父亲却饥寒,母亲仍贫弱,奶奶正老朽,弟弟正年幼……这些元素,装在贺敬之的脑海里,就是挥之不去的乡愁。是谁粉碎了贺窑村的安宁?这笔血债应该算在日寇的铁蹄上。日本鬼子会遭报应的。这是天意,但是事情仍需人为。这笔血债应该算在财主的皮鞭上。皮鞭是压迫者的象征。它也应该被正义的利剑所斩断。睡梦中,贺敬之依稀听见了家中的那三间茅草屋的呼唤:“孩子,保重!孩子,保重!”他知道,家就是巢。而此时的他,不过是一只心灵受伤的小鸟而已。眼泪在血管里倒流,那种滋味该是何等的酸楚呀!再听,恶狗的狂吠声、财主的打骂声和教堂的钟声,此起彼伏,共同打造成了一曲灵魂的交响。这交响给夜色以信仰,给曙光以力量。其实,这都是拜少年贺敬之的修为所赐。让贺敬之成为了一名战士,也让他成为了一名诗人。如果不是战争,我真怀疑,具有悲天悯人情怀的他,会成为一名虔诚的天主教徒。当然还有一种可能,作文出类拔萃的他,可以当一名小学老师,来养家糊口,平安度日不成问题。但是一切都变了。由于战争的爆发,书桌不再安静,华北不再安静,中国不再安静。贺敬之想做顶天立地的大丈夫,就必须相时而动,择机而行。再见了,涧头集镇!再见了,翠屏山麓!只是,可怜了家中的那一亩薄田。它根本养不活七口人。贺敬之的离开,就好比是给那一亩薄田过了一个六一儿童节。争食吃的小鸟少了一只,但养活土地的重任更加艰难。他知道,父亲的肩膀会更加泥泞。但精神寄托,毕竟全都搁在了贺敬之一个人的心上。他颇有几分天赋,要想救家,就必须救国。这也就是他舍小家、顾大家的真谛所在。从广义的角度来讲,一个民族也是一个家族。我们都是炎黄子孙,身上都有龙骨,心中都有血脉,梦中都有追求。他的叔叔辈的同学贺绅谟投笔从戎了。这是使命在成长。贺敬之的担当也得成长呀!从笔从戎,岂不两全其美?既“从戎”,又不必“投笔”。世界上似乎没有比这更好的打算了。后来呀,贺绅谟成了一个炮兵,从手中发射出去的利器,就是血债要用血来偿的炮弹。贺敬之也成了一个士兵,手中握着一支笔,其实那就是一杆枪。就是这支笔,发射出一杆枪的威力。每一个字都是子弹,每一句诗都是号角。他的使命担当仍是冲锋,冲锋……作者简介:贺承德,笔名明我以德,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青少年创作院导师、台儿庄作家协会会员、贺敬之柯岩文学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原贺氏》编委、台儿庄诗词联赋协会副主席,作品散见于《中华贺氏》《中原贺氏》《枣庄日报》《枣庄晚报》《山东教育》《江西教育》《教师博览》《班主任之友》《诚信山东》《齐鲁文学》《中国诗歌报》《中国现代诗人》《中华福苑诗典》《台儿庄古城报》《台儿庄周讯》《长江诗歌》《鲁南人文》《华夏诗文》《家乡》《运河》《山东诗歌》《文学百花苑》等报刊杂志和诗歌选集。欢迎投稿,胶东散文投稿邮箱:jiaodongsanwens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