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山县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强产业支撑,脱贫稳稳的今天,人民日报
TUhjnbcbe - 2024/4/5 17:59:00
白癜风公益援助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180102/5972953.html
                            

今天,海盐又一次上《人民日报》啦!

今天,《人民日报》以《浙江海盐把纺织产业搬到四川屏山强产业支撑脱贫稳稳的》为题,聚焦报道了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浙江省帮扶四川省,海盐县结对屏山县,通过共建浙川纺织产业扶贫协作示范园,精准帮扶当地贫困群众稳定脱贫,逐步致富的动人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全文如下

屏山县脱贫了!

今年2月,这条消息传遍四川和浙江两省。

地处乌蒙山区,又是金沙江向家坝水电站库区移民大县,四川宜宾市屏山县一度为工业发展不足而苦恼。俗话说,无工不富。年,屏山县有78个贫困村、户贫困户、4.3万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达15.7%。

屏山脱贫,得益于屏山人的艰苦奋斗,也离不开浙江嘉兴市海盐县的精准帮扶。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浙江省帮扶四川省,海盐县结对屏山县携手奔小康。

“屏山有水库库区留存电优势,海盐纺织产业有转移升级需求。”海盐县挂职干部、屏山县委副书记王坚说,这个结合点,让浙川双方“眼前一亮”。“共建浙川纺织产业扶贫协作示范园,恰好能够精准对接两地的‘所需’和‘所能’。”

从钱塘江畔到岷江之滨,纺织产业跨越多公里转移至屏山、落地生根,为贫困群众稳定脱贫和逐步致富提供坚实支撑。

家门口就业,增收有保障

自动“喂入”原料棉条,自动“吐出”成品纱线。上万平方米的车间整洁明亮,整齐排开的几十台涡流纺纱机正高速运转。

27岁的唐凯值守生产线,仔细察看棉条并条情况。去年刚入职宜宾天之华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时,她第一次操作机器,“手都在发抖”。可如今,她已经成为一名熟练的挡车工。

唐凯家住屏山镇永康村,曾是贫困户。不是没想过务工,但年以前,当地就近转移就业机会少,去外地又放不下两个年纪尚幼的孩子。现在,她每天骑电动车上班,路上用时不到20分钟,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一边挣钱一边照顾家人,心里很踏实。”算上计件工资,唐凯每个月能拿到多元,今年脱了贫。

天之华公司紧邻岷江,是最早落户浙川纺织产业扶贫协作示范园的“居民”之一。

指着厂门口铺展开的那条双向十车道的崭新公路“浙川大道”,公司负责人侯春春很感慨,“年我第一次来这,没条像样的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

年4月,企业投入试生产,当年就实现营业收入两亿多元,吸纳31名贫困户就业。今年6月中旬,二期项目开工。全部建成后,公司纺纱机总规模将达到台,可形成年产万锭纱线生产能力,新增千余个就业岗位。

高起点建设,产业更兴旺

“我以前也去外省打过工,纺织厂的活儿不好干。回到家乡一看,我都不敢相信这是纺织厂,一天下来基本不出汗。”刚到天之华的情景,和唐凯同村的潘英艳仍历历在目。

“我们部署在屏山的生产线,是今年刚刚更新的最新款,比嘉兴老厂子那边要领先整整一代。”跟着侯春春的脚步,记者在车间里穿行,传统纺织车间的高温、高湿、噪音在这里一点也感受不到。两万多平方米的车间,常年恒温恒湿,56套智能生产流水线高速运转,只需要40多名挡车工两班倒就可以全速生产。

年,海盐县帮扶工作组来到屏山调研对接,立足双方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决定共建浙川纺织产业扶贫协作示范园,推进东部产业向西部梯度转移。

“亩均税收低于12万元的项目不引,落后代际的设备转移不接,要把扶贫协作示范园的投入产出强度提上去。”王坚说,园区规划之初,就有了“高起点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共识。“产业扶贫、东纺西移,这个‘移’绝不是产能平移,而要助推当地产业升级。”

截至今年5月,浙川纺织产业扶贫协作示范园已引进纺织企业28家,其中投产16家、在建12家,签约纺纱产能万锭、纺丝9万吨、织布2.3亿米,服装万套、产业用纺织品4万吨,预计可实现年产值亿元。

理念多碰撞,致富路更宽

从动工到投产只花了4个月,这个纪录是园区内润厚纺织一期项目创下的。

家在锦屏镇天仙村的罗亮,早些年曾远赴上海、浙江等地务工,如今就在润厚纺织工作。“真没想到建设周期这么短,真没想到在屏山也有这样的速度,让我们能够尽早上岗、尽早增收。”

浙川纺织产业扶贫协作示范园成立了综合服务和行政审批中心,主要审批部门入驻,简化资料和审批流程。审批人员来到企业延伸办公,指导他们准备所需的资料,还全程代办各种审批服务。

这几年,伴随产业协作,浙江的“亩产论英雄”“最多跑一次”等改革经验,也被复制到屏山落了地。浙川纺织产业扶贫协作示范园实行园区投融建营一体化、企业生活服务社区化、中介服务社会化等创新。县里还专门设立了企业服务专员,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理念的碰撞,也助推着屏山县脱贫攻坚。通过设立东西协作精准扶贫基金池,屏山县利用市场化机制鼓励引导企业吸收录用贫困劳动力就业。按照基金池的规则,企业招录贫困劳动力达到在职职工总人数的5%,才能拿到每平方米厂房10元的奖补。目前,园区纺织企业共吸纳就业人,其中贫困劳动力人,贫困户年均收入3万元以上。

有了稳定的收入,罗亮一家年脱了贫。“浙江企业来了,不仅给我们带来了就业岗位,还带来了新理念,让我们的致富路越走越宽。”

原标题:《强产业支撑,脱贫稳稳的!今天,《人民日报》大篇幅点赞海盐助力屏山脱贫!》

1
查看完整版本: 强产业支撑,脱贫稳稳的今天,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