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山县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四川宜宾屏山县三三工作法推动双安社
TUhjnbcbe - 2023/12/28 12:22:00

四川省宜宾市屏山县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向改革要动力,针对社区治理过程中社区体制不健全、多方参与度不高、回应群众诉求能力不强、干部队伍不稳、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不高等问题,探索实施了“三联抓”“三举措”“三探索”的“三三工作法”,使屏山安居、安业的“双安社区”建设迈上新台阶,社区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三联抓”健全社区治理组织体系

抓实“1+1”机构协调联动。成立城乡基层治理委员会,由县委副书记任组长、组织部长任常务副组长,统筹推进基层治理工作,在组织部新设立基层治理股,增设编制4名,充实基层治理人员力量。

抓牢“7+7”常委对口联系。实行县委常委对口联系社区制度,7名县委常委分别对口联系县城7个社区,牵头负责和全程指导对口社区*建工作,协调解决存在问题。截至目前,7名县委常委共深入社区指导*建工作50余次、帮助协调解决问题余个。疫情期间,延伸组建临时*组织68个,建立楼栋*小组个,实现联防联控不留死角。

屏安义警参与社区周末大扫除。

抓活“1+N”社会力量聚力联建。以社区为主体,联合社会组织、社会团体、驻区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社会力量,共同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活动,共同组建了屏山义工、屏安义警等一批推动和谐社区建设的社会组织。特别是在疫情期间,整合各级*组织力量与社区有效融合,第一时间组建*员先锋队55支、*员宣传队79支、*员服务队85支、*员劝导队55支、*员监督队27支,把防疫工作落得更细、筑得更牢。

“三举措”强化社区自治与辐射功能

“七步递进”做实三张清单,积极推动社区建设进程和社区重大决策的民主化、程序化。做实“居民需求清单”“资源分布清单”和“项目任务清单”,按照广泛收集需求、合理对接资源、研究梳理分类、精准确定项目、定期公示通报、交账推动实施、民主评议效果七步递进,确保社区居民对社区建设和决策的知情权、建议权、参与权和评议权,确保社区建设项目的科学化、规范化、透明化和落地见效。

“一主多元”四治共进,努力实现社区自治能力新提升。按照以社区*组织为主体,共建单位、社会组织、居民群众广泛参与的“一主多元”理念,探索构建自治、德治、法治、共治“四治共进”模式。成立62个小区业主委员会作为自治主体,树立45个“五好家庭”作为道德模范,以“法律12进”为抓手解决社区涉稳涉访问题。

屏山县爱心协会为困难群众捐赠物资。

“七联模式”做优城乡结对,大力增强社区辐射功能。构建组织联建、*员联管、活动联办、人才联育、资源联用、产业联促、治理联抓的“七联模式”,广泛开展城乡结对共建活动。将社区与贫困村或贫困户较多的非贫困村结成对子,通过社区干部充实到村、结对帮扶贫困户、引导社区居民需求与贫困户资源对接等举措,发挥社区在脱贫攻坚中的积极作用。截至目前,社区发动驻区单位通过以购代捐购买贫困户农产品80余万元,通过扶贫募捐筹集物资35万余元。

“三探索”构建治理有序和谐家园

探索网格化治理。统筹共建单位建立功能型大*委7个,实行一个网格区域、一个共建单位、一名社区干部、一名*小组长和多名*员或志愿者的“1+1+1+1+N”网格治理方式,共同调解家庭纠纷、化解社会矛盾、提供法律咨询等,实现组织网和治理网“双网合一”。疫情期间,全县将网格体系转化为网格防控体系,共计联系居民人、发放宣传资料份、开展代办服务余次。

年疫情期间,南城社区宏福小区*员志愿者为群众理发。

探索*建进小区。创新小区基层治理模式,打造*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示范小区红邻中心,整合机关、社区、两新等资源,通过组建小区*组织,建立社区、小区、楼栋、单元四级网格化管理体系,形成一岗多职、一专多能的监管网络,不断加强和改进*建引领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深入推进*建向小区延伸。

探索自主管理模式。组织居民成立纠纷自主调解委员会,引导小区内*员代表、热心群众等共同参与社会治理。今年以来,全县调解各类居民纠纷40余起,同时,利用社区贴近群众的优势,采取“一对一”等方式,引导访民逐步转化思想并为我所用,进一步化解群体问题。

稿件素材由宜宾市屏山县委组织部提供

■记者:郭文治冯雅君

1
查看完整版本: 四川宜宾屏山县三三工作法推动双安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