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宗法制度下,长房、长子、长孙身份尊贵,地位尊崇,具有继承家族爵位和财产的法定地位。在《红楼梦》里,这种反映集中体现在家族传承中。
以贾府为例,宁府自宁国公贾源,传长子贾代化,代化长子贾敷八岁就死了,于是传了次子贾敬,贾敬再传独子贾珍,如果不出意外,将来家业将传递到长房长孙贾蓉手里。荣府也一样,从宁国公贾演,传长子贾代善,再往下爵位传给了代善长子贾赦。
到了贾府第三代,格局发生了变化,荣国公爵位由长子贾赦继承,但荣国府邸和重要资产却由二房贾*来继承,这一点比较奇怪,其实也透露了贾府家族传承出了大问题。从文本中透露的有限信息看,大约有三点因素导致了这个结局:
一、贾母不喜欢大儿子贾赦,继而也不喜欢大房;
二、贾*的官是贾代善临终奏本皇帝开恩御赐;
三、王夫人的娘家实力强大,与之相比,邢夫人只能算小门户人家的女儿。
也就是说,在荣国府内,是以实力说话的,宗法制度成了摆设。这种格局继续在荣国府第四代上演了,贾*的嫡长子贾珠早亡,可是留下了贾兰这根血脉。对于当下的荣国府来说,贾兰就是长房长孙了,是贾*一脉法理上的家族继承人。贾宝玉、贾环作为贾*的次子,他们成年成家,不能继续在荣国府邸居住,而应该像贾代儒、贾璜、贾蔷等人一样,获得家族分与的房舍和少许的产业,也可以由父母赠予一些体己,搬出荣国府,自立门户去。
荣国府的第四代第五代,依然延续了荣国府第三代以实力主导的不正常格局。贾宝玉成了整个家族的活龙凤凰,加上最高权威贾母的宠溺,从上至下,几乎达成了共识,好似贾宝玉就是荣国府的第一顺位继承人了。连赵姨娘都是这么认为的,她想暗中用魇魔法算计死宝玉,那么她的儿子贾环将来就可以继承荣国府了。就连赵姨娘这样的高级奴才都将贾兰视如空气,好像这个长房长孙不存在一样。
真的可以忽略贾兰吗?难道贾兰和贾宝玉相比,真的就被秒成了渣了吗?非也,其实在荣国府,贾兰才是真正的第一重要之人。
荣国府众子孙,在荣国府主人贾*心目中,贾兰是第一位的。
荣国府的管理者是贾琏王熙凤,真正决策的其实是他们背后的贾*和王夫人,而王夫人她绝不敢违背贾*的意愿。贾母大概起一个整体把控的作用。荣国府众主子们的工资分配权显然是掌握在贾*的手里。
荣国府的最高工资是贾母和王夫人,都是月例二十两银子,在福利上贾母比王夫人高得多,比如吃饭的标准是将天下的菜蔬写成流水牌轮着吃,比如一两银子的大丫环贾母有八个,王夫人是四个。贾府少奶奶的工资也有标准,王熙凤是月例四两银子,比起长辈,少的太多了。可同样是少奶奶的李纨月例是二十两,不仅如此,年终分红,李纨也是上上等,家族给李纨还划分了园子地,可以自己取利。这些合计加起来,李纨一年的收入大约能有四百多两银子。李纨的收入令握有管家实权的王熙凤羡慕不已,甚至拿这个来说事,用来讽刺李纨的小气。
王熙凤的态度证明,李纨的待遇既不是王熙凤所定,也不会是王夫人的意思,大概率会是贾*和贾母的意思。待遇如此之高,就是因为李纨生下了贾*的长孙贾兰。真金白银的可不开玩笑。要知道,论工资,贾宝玉和贾环都是月例二两。两个人每年上学都有八两银子的补助,这八两银子,贾兰一样有,只不过这一项最后还被探春蠲去了。
贾宝玉和贾环在工资上远远不能和贾兰相提并论,长子长孙和其他家族子弟待遇差别就是这么大,你还别不服气,身份使然。
贾*对宝玉和贾环严厉至极,宝玉一见父亲,吓得如同避猫鼠,一听贾*叫他,头顶犹如响了一个炸雷,总之,绝对害怕。贾环更不用说,一见贾*,吓得骨酥筋软。贾*对这两个儿子,从来也没有一个好脸色,更休谈宝玉贾环敢对父亲讨价还价。
贾兰就完全不同了。二十三回,荣国府夜宴猜灯谜作灯谜,众人只管吃酒做谜行乐,贾*却环视一圈没找见贾兰,问:“怎么不见兰哥?”下人们忙进去问李纨,李纨就回了:
“他(兰哥)说方才老爷并没去叫他,他不肯来。”
贾*立刻吩咐人去叫贾兰过来,安排在贾母身边坐下。可以肯定,席间如果缺了宝玉或者贾环,贾母等女眷们或许让人去叫,贾*绝不会。人人都忽视贾兰,可是贾*,这个荣国府真正的主人,平时不苟言笑,也缺乏对子女的关爱,对这个唯一的孙子,上心的程度超过所有人。这一点,其实看似处于金字塔尖的贾宝玉根本不能比。
我是屏山,欢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