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山县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以时代精神激活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福建
TUhjnbcbe - 2023/7/26 20:13:00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朱子祭祀大典。资料图片

考亭书院全景。*杰敏摄/光明图片

小学生诵读《朱子家训》。*杰敏摄/光明图片

阳春三月,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五夫镇,清澈的潭溪水流潺潺。溪旁一棵树龄达多年的参天古樟,依然冠盖如亭、舒朗阔拔。

“这是当年朱熹亲手栽下的樟树。多年来,它早已成为五夫镇人眼中朱熹的化身。”土生土长的姜立煌,目前任朱子理学研究院院长。

延绵多年的朱子文化,就如这棵参天古樟一样,深深影响着闽北大地。

“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朱熹继承孔孟儒学的基础,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系统性的继承、整合与创新,创立了具有哲学意义的朱子理学,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并远播东南亚和欧美等地。闽北南平是朱熹故里,70余年的人生中,朱熹在闽北“琴书五十载”。闽北,成为朱子理学萌芽、发展、集大成的文化圣地。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朱子文化传承发展。年3月22日,在福建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武夷山朱熹园,详细了解朱熹生平及理学研究等情况。他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要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一年来,让朱子文化用起来、活起来、新起来的热潮,正在闽北大地涌动。”南平市*协原主席、福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张建光感慨道。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武夷山朱熹园时,张建光面对面向总书记汇报了当地弘扬传承朱子文化的情况。

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武夷山朱熹园一周年之际,光明日报调研组一行深入朱熹故里南平,实地了解当地如何着力建设“朱子文化生态保护区”,如何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朱子文化走进大众生活、融入传统习俗、挺进学术高地,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标杆”,抒写朱子文化时代新篇。

地方文化印记,闪现于当地人民精气神里

一个地方的文化印记,既体现在外观上,更深藏于内心中,闪现于精气神里。经过朱子文化年的教化与熏陶,闽北大地拥有了特有的朱子文化气质。在武夷山五夫镇,在南平各地,朱子文化依然深刻影响着这里的百姓生活。

南宋绍兴十三年(年),朱熹随母移居到武夷山五夫镇,从学、著述、办学授徒40多年,五夫镇也成为朱子理学的摇篮。“五夫镇里最能集中体现朱子功业的地方,是兴贤古街。”南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兰林和说。他曾在五夫镇担任镇*委书记多年,对当地的朱子文化十分熟悉。

全长余米的兴贤古街,历经千余年的世事沧桑,至今仍保留着许多宋明时期的建筑,流传着古朴淳厚的民风习俗。

古街上有一座刻着“过化处”三字的门坊。“这是为纪念朱子所建,‘过’是经过的意思,‘化’则是教化。”兰林和说。牌坊一侧是书院,另一侧是三市街,以前是集市贸易的区域。用一座牌坊将读书场所与喧嚣的市井悄然隔开,从集市上过来的人们到“过化处”,就会自觉停止喧闹,以免影响书院学子的刻苦攻读。“这个门坊的设立,体现了自古以来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也可以看出五夫镇人对读书的敬畏。”兰林和说。

离“过化处”牌坊不远,就是著名的兴贤书院。朱子早年就读于兴贤书院,学成后便在这里讲学授徒。兰林和介绍:“兴贤书院门前,以前还有一座‘敬文塔’,就是焚烧废旧字纸的塔炉,过去字纸是不能随便乱扔的,代表着人们‘惜字如金’、尊重文化的传统习俗。如今在南平*和县的镇前镇,还保存着这样一座‘敬文塔’。”

朱熹一生除了著书立说办教育,还致力于赈灾。兴贤古街旁的朱子社仓,开启了南宋救荒的先河,被誉为“先儒经济盛迹”。社仓几经翻修后对外开放,成为讲好朱子民本思想的重要载体。

朱熹从15岁起住了40多年的紫阳楼,位于五夫古镇外的屏山脚下。屋前有半亩方塘,据说朱熹就是在此写下了那首著名的《观书有感》。踏入大门,迎面而来的是朱熹雕像,仿佛捋须撩衫、穿过历史的时空向我们走来,发出“谁解我心”的提问。旁边立有一块黑得发亮的石碑。“这便是赫赫有名的‘神道碑’。”姜立煌说。神道碑记载着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朱熹义父刘子羽的生平事迹,碑文的撰写者就是朱熹。

一块神道碑,不但传达着朱熹的孝道思想,也展现出闽北人对朱子孝文化的认同。南平市*协主席林斌说:“闽北人朴实、忠厚、诚信,千百年来一直践行着朱子的理学思想,朱子文化已经融入闽北人的性格和文化基因当中。”

处遗址物化呈现,筑起朱子文化地标

南平建阳区,夜晚星光下的考亭书院,肃穆沉静。对面是灯光映衬下的翠屏山,身前是涓涓的麻阳溪。现存明嘉靖十年(年)修建的“考亭书院”牌坊雕刻精美,诉说着这里往日的繁盛。

年,朱熹来到建阳,在考亭建竹林精舍(考亭书院)。书院背负青山,三面环水,一派桃源山乡景致。考亭书院是朱熹讲学终老之地,他在这里广收门徒,形成浩大而严密的“考亭学派”,完成了理学思想最后体系的建构。闽北得以获誉“闽邦邹鲁”“道南理窟”,成为名扬天下的理学重镇。

历经岁月侵蚀,到20世纪60年代,考亭书院仅存前面的石牌坊。年,建阳区启动考亭书院恢复重建项目,重建书院尽量保持原貌,旨在打造朱子文化遗存宝地和研究交流基地。年9月,考亭书院项目一期工程建成。

从牌坊处拾级而上,眼前是浑然一体、大气雄阔的考亭书院建筑群:道原堂、集成殿、庆云楼、勉学斋。

“一期工程主要致力于古代书院的恢复和重建工作,主要有祭祀区、展示区、研学区和管理区等四个主要功能区,整体建筑风格体现出宋代建筑庄重醇和之风。”南平市朱子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祝熹介绍说,“如今,每年10月18日的朱子祭祀大典在这里举行。去年12月底,首届考亭论坛也在这里举办。”

“南平高度重视朱子文化保护建设工作,形成了‘一区五工程’的工作思路。”林斌介绍,年9月1日,《南平市朱子文化遗存保护条例》正式颁布实施,围绕打造“朱子文化生态保护区”,着力实施“保护、学术、传播、教化、交流”五大工程。目前,南平登记在册的朱子遗存处,馆藏可移动朱子文物23件,其中由市*府公布予以保护的第一批朱子文化遗存有69处。

武夷山市先后对刘氏家祠、兴贤书院、五贤井、紫阳书堂、连氏节孝坊等文物古迹进行了修缮,对屏山书院进行遗址保护,聘请文化协管员、文物保护员,负责五夫文物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延平区按照“不改变文物原状”原则,对损坏较为严重的重点文物建筑进行抢救性修缮;建阳区恢复重建考亭书院,并开展区域内书院(宗祠)调查、古村规(禁碑)调查、朱子文化遗存普查等工作。同时,朱熹墓安防工程等重点文保项目建设已列入国家文物局—年度三防项目实施计划,正在编制设计方案。

“弘扬朱子文化,首先要依靠建设来推进,要让朱子文化看得见。”南平市朱子文化研究会会长林文志说,闽北多风雨,许多朱子文化遗存消失在岁月长河里,要通过重建、恢复来弘扬传承朱子文化。

调研组了解到,目前南平市处朱子文化遗存正逐步得到保护和恢复,建阳考亭书院、武夷山朱子文化广场和朱子雕像、武夷山新紫阳楼、*和朱子书院等项目竣工,建阳考亭“大宋文化古街”投入使用。总投资8亿元、占地面积亩的五夫朱子文化园及朱文公庙工程,正有序推进。

从“两个结合”入手,做好“转化”大文章

武夷山下,九曲溪畔,一方“朱熹园”石碑,掩映在五曲隐屏峰竹林之中。拾级而上,便是武夷精舍。朱熹在此讲学八年,完成了多本著作。

朱熹园的草坪上,用石刻大书镌刻着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朱熹园的重要讲话。恰巧,一群来自武夷山实验小学的孩子正站在石刻前,认真朗诵:“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清脆的童音,萦绕在朱熹园,如山林间跳跃的阳光。带队老师宋娇娇说,学校把朱子文化融入课堂与实践活动中,让孩子们学习了解《朱子家训》、朱子诗词等,在潜移默化中传承传统道德情操。

日前,由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南平市人民*府主办的南平市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两个结合”重要论述(线上)活动举行。各位专家学者就“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深入学习和阐释习近平总书记‘两个结合’重要论述的伟大意义”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

1
查看完整版本: 以时代精神激活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