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过生日,芳官唱了一曲《赏花时》:
翠凤毛翎扎帚叉,闲踏天门扫落花。您看那风起玉尘沙。猛可的那一层云下,抵多少门外即天涯。您再休要剑斩*龙一线儿差,再休向东老贫穷卖酒家。您与俺高眼向云霞。洞宾呵,您得了人可便早些儿回话;若迟呵,错教人留恨碧桃花。
《红楼梦》里引用的典故、戏曲极多,尤其是汤显祖的《还*记》(也叫《牡丹亭》)、《南柯记》等都有引用,但是唯有选自《邯郸记》的这一支《赏花时》被完完整整一字不漏的被抄写在此。需要引起注意的是,芳官唱这支曲的缘由是因为宝钗抽了寓为花王牡丹的花名笺,而宝玉的举动是:
只管拿着那签,口里颠来倒去念“任是无情也动人”,听完这曲子,眼看着芳官不语。
很明显,宝玉这是陷入了思考,他在思考什么呢?
他在思考宝钗这笺是何意,而且似有所悟。这不禁令屏山回想宝钗的生日宴上,上演的《鲁智深醉打五台山》有一支《寄生草》,和这支《赏花时》一样的是,两支曲子,曹雪芹都一字不落的抄写下来。这个现在在《红楼梦》里只出现了这两次,一次是宝钗的生日,一次是宝玉的生日。《寄生草》在讲鲁智深在现实中的碰壁和失望,转而求助于佛法的避世的举动。而《赏花时》是将何仙姑叮嘱劝告吕洞宾下凡到人间后,千万别留恋红尘中的酒色财气,别忘了自己的使命,别忘了自己的归处。
两支曲子一前一后,在寓意上也有逐层递进之意,贾宝玉所推崇的在现实中根本没有生存的空间,不要说他的主张,就连他本人也为世所不容,所以,最后家族败落,他失去庇护,只有远离红尘,出家为僧。宝玉本为神瑛侍者下凡,他下凡历练,《红楼梦》一开篇,茫茫大士早已警示他:
“那红尘中有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持,美中不足,好事多磨。瞬息间则乐极生悲,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待劫终之日,复还本质,以了此案。”
意思是到时间就要重回赤霞宫,重上青埂峰。
宝玉(神瑛侍者)的入世、历劫、出世、回归,就全含在《寄生草》和《赏花时》这两首曲子里了。
这两首曲子,由积极的入世者薛宝钗先导,由同样在生活里努力找存在感的芳官接续,其结果是:丈夫出家,积极入世的薛宝钗独尝空房之苦;宝玉终究做不了芳官的保护者,芳官无奈出家的两出悲剧。
芳官不是林黛玉,她没有出世的思想,她也成不了晴雯,做不到宁可玉碎不为瓦全。她只是一个努力挣扎的有着强烈个人意识的人,她希望得到尊重,实际上连最低下的婆子也想踩她们一脚;她希望可以活出自己的空间,实际上,连最呵护她的主子,高高在上的贾宝玉也没有办法独善其身,尚且不能自处,无法相容于这个世道。她一个被豢养的优伶,又不愿随波逐流,结局是被水月庵的老尼拐去,无奈中做了庵院使役。
我是屏山,欢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