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者,天之用也,和者,天之功也。举天地之道,而美于和。——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循天之道》
汉代思想家董仲舒的这段话,道出了人与自然万物的关系。
位于福建省宁德市的屏南县,峰峦叠嶂,溪水潺潺,大自然织就出一幅宁静优美的山水画卷。
青山碧水间,屏南人匠心独运,架木成虹,连接起两岸郁郁葱葱的林海与原始古朴的村落,高台之上,水袖轻扬,吟唱着屏南人和自然和谐相依的默契与悠然。
古朴村落间,青山黛瓦与绚丽的油彩交相辉映,一种新的文化创意模式在屏南发展壮大。
屏南人在恍若遗世独立的山水林泉间,演绎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动人乐章。
廊桥:架木为拱,跨溪成虹
木拱廊桥是我国传统木架构桥梁中,技术含量最高的品类。
著名桥梁专家唐寰澄在《中国科学技术史·桥梁卷》称:廊桥“在世界桥梁史上惟中国有之”。
年,“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年后,这项营造技艺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白水洋双龙桥
在屏南,廊桥既是建筑,也是屏南人的文化符号,桥上有屋檐,可遮阳避雨,村民们在桥上歇息乘凉、谈笑风生。这些凝结着我国工匠智慧和记忆的木拱廊桥,气贯长虹般地跨越峥嵘山峦,连接着山外通途。
屏南全年降水丰富,气候湿润,为了能让桥梁寿命更长,桥梁工匠们选用经得起雨水侵蚀的杉木作为建筑材料,这些杉木交叉搭置,互相承托、挤压咬合形成拱形支撑,相对较短的木构件通过榫卯连接,逐节伸展,巧妙地实现了跨越山谷和支撑桥面荷载两大功能。
据《屏南县志》记载,屏南境内的木拱廊桥有50多座,到如今,仍保存着13座始建于宋、元、明、清各朝代的木拱廊桥,是我国拥有木拱廊桥数量较多的县份之一。
万安桥
万安桥,是位于屏南县长桥村的木拱廊桥,为五墩六孔木拱廊屋桥,始建于北宋元祐五年(公元年),桥长98.2米,是我国现存最长的古代木拱廊桥。年,万安桥西端被大水冲毁拱架,两年之后,修缮工作正式启动。
我国现存最长的古代木拱廊桥
*春财是曾经修缮万安桥的工匠之一,他出身于长桥镇的一个造桥世家,父亲和爷爷都是造桥名家。
15岁时跟随父亲学习木匠手艺,18岁参与修缮万安桥。他作为这项技艺为数不多的代表性传承人之一,一生建桥十余座。
近年,*春财将儿子召回身边学艺,并广收徒弟,他把毕生所学教给他的弟子们,希望这项技艺能够在他们手中继续传承,让百年匠心,泽荫后人。
正是因为匠人们的一次次精心修复,万安桥才能屹立近千年。
廊桥不仅是屏南地域的文化印记,也是屏南人勇敢开拓、智慧巧工的精神图腾。一代代屏南人通过廊桥,走向外面的世界。
四平戏:悲欢离合粉墨人生
四平戏传入龙潭村已经多年,它由明代四大声腔之一的弋阳腔演变而来,四平戏一度被我国戏曲界专家认为已经在我国绝种消失,并被写入《中国戏曲曲艺词典》。
没想到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四平戏意外的在屏南县被发现,一时间轰动全国戏曲界,四平戏被视为研究弋阳腔的活文物。
四平戏由于“错用乡语”以及随意性、即兴式的“插科打诨”表演,因此大量民间口头文学与科诨动作得以保存,其古音韵发声、古声腔唱法,都是进行传统戏曲研究时,极为难得的活资料。
为了保护这个珍稀的剧种,年,屏南四平戏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龙潭村,四平戏的传承主要是父传子,传内不传外,女孩是不可以学习唱戏的,新中国成立后,男女平等的观念逐渐被村民们接受。
年,龙潭村四平戏班的第一批女学员正式入学,陈秀雨就是其中之一,儿时站上舞台表演的梦想终于成为了现实。
陈秀雨,出生于屏南县龙潭村。她一有空闲时间,就会把家里的老剧本翻出来,唱上几段。从14岁学戏至今,她的每一天几乎都是在咿咿呀呀的练曲中度过,无论在田间劳作还是在灶间忙碌她总会随口唱上几段。
陈秀雨收藏的戏曲老剧本
经过多年的刻苦练习,陈秀雨成为龙潭四平戏班里唯一可演生、旦、丑、末等行当的全才,精通20多种剧目,被人称为“屏南四平戏的活化石”。
现在,每到周末,来自屏南县古峰镇第二小学的孩子们,便会聚集到训练室里,跟随陈秀雨和其他剧组成员学戏。
在一张张稚嫩的脸上,陈秀雨似乎看到了自己儿时的影子,这一古老的戏曲终将在他们身上得以传承。
在屏南,除了四平戏,还有平讲戏、提线木偶等一系列珍贵的传统曲艺。老艺人们以对传统戏曲视若信仰的执着,以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倔强守望在戏曲舞台上。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传统戏曲剧团,继续演绎那些悲欢离合的传奇故事,用戏曲这种特有的方式,记录着独属于中国文化的审美情趣。
山水不言,惠及桑梓,泽润万家。
鸳鸯溪潺潺的流水尽染两岸青山黛影。
襟山带水的屏南,牵系起古廊桥悠远的前世今生,绵延出四平戏高亢的古韵回响。
这片古老的土地,因山而秀,因水而灵,千百年的时光,润泽出丹青之境,自然之彩与人文之光在此汇流成川。
今天,深谙与自然相处之道的屏南人,正在以绵延千年的从容,书写着如山野牧歌般的崭新华章。
中国影像方志
《屏南篇》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观看完整视频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全景屏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