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山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四川眉山绿水青山造福人民泽被子孙 [复制链接]

1#
早期白癜风症状图片 http://pf.39.net/bdfyy/bdfzg/171020/5776100.html

5月31日上午9时,在四川省眉山市甘眉园区人工湿地里,美人蕉、旱伞草、菖蒲等水生植物随风摇曳,活泼的小鱼在睡莲下嬉戏打闹。漫步园区,空气中没有一丝丝的异味,俨然就是园区的后花园。

创新治水变革,传统治水转型现代治水

甘眉工业园区是由眉山、甘孜两地共建的“飞地”工业园区,落户园区的有通威高晶硅太阳能电池智能工厂、凯胜科技、川铝铝业等数十家大企业、大集团。甘眉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李永新介绍,园区实施“企业预处理+污水集中处理厂达标处理+人工湿地深度处理”三级污水治理,虽然企业多,但园区污水治理完全做到达标排放。

“人工湿地占地50多亩,总投资多万元,日处理能力达到1万吨,终端出水可以养鱼。实现了化学治理、生物治理和物理治理的有效融合。”李永新表示。

甘眉工业园区人工湿地是眉山水环境治理的缩影。近年来,眉山市新建和提标改造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座,配套管网多公里。同时,在污水处理厂末端,按照一吨污水配套10平方米人工湿地的原则,全面配套建设人工湿地,形成了“污水处理厂生化工程处理+人工湿地治理”双重治理体系。截至目前,全市共建多亩配套人工湿地,实现了“一泓清水润眉州”。

眉山治水,不止在城市,在乡村,同样齐头并进。

在眉山市丹棱县幸福古村的一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前,丹棱生态环境局农村自然生态股股长蒋汉勇用力打开微动力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的终端井盖,用手掌舀起处理之后的清水:“污水从前端经过处理到终端已经没有味道。这个设施投资不大,每天可以处理15立方米生活污水,完全达到农业灌溉用水标准,为乡村振兴提供重要助力。”

眉山市生态环境局提供的统计数字表明,目前,该市农村新建污水处理设施超过22万座,70%以上的行*村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近年来岷江等全市江河水质不断改善,其中,国、省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由年的12.5%,提升至目前的87.5%。

站位“双碳”高地工业企业加快绿色转型

众所周知,二氧化碳是导致全球变暖的元凶。碳达峰是指我国承诺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造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统筹推进产业、科技、城市、园区、服务向低碳型、硬核型、节能型、生态型、环保型“五型转变”,是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的必然路径。”眉山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眉山市洪雅青衣江元明粉有限公司曾经是用煤大户,也是污染大户。该公司年产元明粉万吨,年产值5亿元,利税万元,是洪雅县纳税大户,也是用煤大户。该公司有两台75吨/小时燃煤锅炉,年耗煤量23.76万吨,用煤量占全县工业企业用煤量的50%。

变化发生在年。这一年,青衣江元明粉有限公司借搬迁的机会,在电费优惠等*策的支持下,投资近1亿元,进行了电能替代技术改造。“这1亿元的技改资金花得千值万值,环保投入同样产生经济价值。”青衣江元明粉有限公司董事长余建兵下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单位产品能耗成本较同行业降低了30元/吨,同样年产万吨,效益却增加了万元;由于使用清洁能源,打破了出口限制,产品出口增加了多万美元。

洪雅生态环境局负责人陈向阳介绍,青衣江元明粉有限公司完成了“煤改电”电能替换项目后,每年减少使用20多万吨煤炭,减排颗粒物33吨、二氧化硫吨、氮氧化物吨、二氧化碳66万吨。目前,青衣江元明粉有限公司成为全国第一家实现元明粉清洁环保生产的绿色企业,成为“双碳”的坚实践行者。

在青衣江元明粉有限公司的带动下,洪雅县另外两家用煤大户——明星化工和新乐雅陶瓷也主动申请进行“煤改电”“煤改气”的清洁能源替代技术改造。“到今年年底,两家公司技术改造完成后,全县煤炭使用量将下降95%。”陈向阳说。

在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减少污染物排放的同时,洪雅县还大力培育绿色低碳环保的现代工业企业,洪雅竹元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一个。

上世纪末,洪雅县大力发展以竹子为原材料的造纸工业,为此全县大力种植竹子,竹林面积达到20多万亩。洪雅竹元科技有限公司落地之后,创新先进工艺,将普通竹子加工成高性能竹基纤维复合材料——竹钢。不仅强度可以达到常规玻璃钢的强度,而且阻燃级别高、防腐、防白蚁。目前,竹元科技有限公司可以就地转换全县90%的竹林资源,带动全县竹农增收超过0万元。

畅通价值转换咬定生态文明建设不放松

6月1日下午3时,洪雅瓦屋山云遮雾绕,如梦如幻,脚下的瓦屋山电站水如碧玉。

“是环保的彻底整治换来环境的优美。”洪雅县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洪雅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刮骨疗伤的勇气,重拳整治瓦屋山自然保护区环保突出问题,关停矿山14家,恢复植被亩,拆除电站29座;周公河珍稀鱼类自然保护区关停电站14座,整治2座,拆除大坝16座,畅通鱼类洄游通道,完成座水电站清理整改,河湖水生态得到有效修复,重现了水常清、鱼畅游的和谐景象,生态环境质量在四川省个县(市、区)中排名第三,被称为“天然氧吧”。

如今,在象尔山庄周围的丛林中穿越,在康养步道漫步,在玻璃栈道上潜行,或漂流在清泉中,或由滑翔伞带着翱翔绿海蓝天……只要走进眉山洪雅,这片被誉为“天府花园”的神奇土地,便会令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乐不离蜀。洪雅也先后荣获全国生态县、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第二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中国首个生态文明奖,已呈现出“全国森林康养看四川,四川森林康养看洪雅”的良好发展态势。

“洪雅没有松劲,正推进林业、旅游、医疗、养老等要素融合发展,筑牢生态屏障,力争建成国际知名的森林康养目的地和全国森林康养产业强县。”洪雅县相关负责人介绍,县里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不断探索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新模式,新路径,多措并举推动“两山”转换。五年来,洪雅完成康养项目投入亿元,依托最美桌山瓦屋山,打造中瑞国际山地度假区。近三年瓦屋山镇年收入超过40亿元,直接带动家庭就业余户,实现资源变资产。

通过在玉屏山打造标准化康养步道、自然学校、森林博物馆、健康管理中心,开发滑翔伞、玻璃栈道、树冠漫步等业态,实现林区变景区;依托七里坪国际抗衰老健康产业试验区,建成温泉中心、森林禅道、半山康养小镇等。七里坪实现年均接待超万人次,税收达5亿度假区所在村,人均纯收入从0元提升到3元,实现林农变股农。

截至年底,洪雅已成功创建国家级森林康养示范基地1个、试点基地2个;省级森林康养基地4个、国际合作示范基地2个;星级森林人家29家,形成覆盖全域的森林康养产业集群。年,全县康养产业实现增加值22.99亿元,增长11.85%,占地区生产总值18.27%。森林康养带动5万余人就业,从业者人均收入增长元,占人均可支配收入27.5%,森林康养产业正逐步成为洪雅强县富民的重要产业。(记者戚原)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