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山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感悟屏山人的炒青情怀爱上l [复制链接]

1#
北京看白癜风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茶山如画唐仁摄。

春节刚过,我走在新县城大街上,看见茶叶商店门前就打出“新茶上市”的招牌,勾起我心中一阵窃喜,很快要喝上新的“炒青茶”了。

说新县城,本地人清楚,外地人会多少有些糊涂,那是因为向家坝电站的修建,屏山县城从金沙江边搬到岷江畔,人们为便于区分,习惯把原金沙江边的锦屏镇辖区叫“老屏山”,岷江畔的县城叫“新县城”。

在我们国内有好多种茶,红茶、白茶、黑茶、绿茶……以颜色、工艺、地域及文化传承来划定。炒青茶,属绿茶中的大路货;用我非专业的眼光给绿茶再分类,不过是名茶、炒青;名茶是当地人对绿茶上品的统称,清明节前后的“一芽一叶”毛尖手工制成,炒青则是以后普通嫩叶机制而成;前者高贵、后者普通。“炒青茶”价格比较便宜,符合我们老百姓的消费层次。绿茶越新越清香爽口,不像有些茶越存越是醇香,深受当地老百姓的喜欢,要是在这里看到有“新茶上市”会产生异样的好感。我孤陋寡闻,不知绿茶有多大的普及面,但知道西南一带的人都爱喝。这点肤浅认识,也是在多年的喝茶中慢慢地悟出来的。

最早知道世上有茶这东西,是我童年时代,父亲在福延区公所工作,有一天他叫我去伯父家去拿两斤茶,我翻山越岭、过沟涉水,到伯父家拿到一包草渣渣一样的东西,说这就是炒青茶,我不认识,还很纳闷。几年后,我也在邻近的大乘公社上班了,单位里有公用茶,才开始明白茶叶是什么。

人生很短暂,一晃就是几十年,我已“跨五”了。在过去的三十多年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中,与“炒青茶”有不解之缘。工作上,所工作过的公社或乡镇,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把茶叶发展作为主导产业之一,我直接或间接参与茶园建设、茶场兴建,为当地的民众增加收入做了些许份内之事,而今全县茶园以万亩为单位计算,起到致富一方的重要作用。生活上,从品一点、经常喝、到离不了,像“温水煮青蛙”一样,与茶叶逐步亲密起来、无法割舍,早称得上“瘾君子”了,现在每天睁眼就烧开水,洗漱后就喝茶,已成为习惯,而且一天要冲泡三四次。炒青的汤水*绿明亮,看见心里就舒服,入口更是爽快,加上提神醒脑、助于思考,对我多年的学习有不小的意义,学知识、钻业务,写公文、弄文学,青茶一杯都是我的好伙伴,时刻陪伴着,今天我偶有“豆腐干”发表,真可以对它讲“*功章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

屏山茶叶从小变大、从粗放到精制,走出一条阳光的道路。如龙湖翠、水中韵、旭茗等茶叶专业公司先后成长起来,率领着散布于乡村的数百家制茶点,迈步华夏大地,冲击国际市场。

有茶、开始喝茶、喜欢喝茶……冲泡出文人的遐想,又丰富了茶文化。这不,在年前,本县一位王姓老师就有大作《一七令?屏山茶仙》:香/品味,思乡/勾情意,诱诗章/新芽嫩蕊,早春霓裳/白云融峻岭,绿叶献琼浆/古道热肠有隽,蕙心兰质无双/杯盏龙湖翠色暖,盖碗水中韵味长。你看,这多有味道,多有文采啊!面对“炒青茶”,我现在天天喝,若是一天不喝,心里空碌碌的、脑袋晕乎乎的,好像掉了*一样,把它比喻为“第一情人”不为过,若妻子外出几天,不会有空虚无依的感觉,而一天不喝茶便非常难熬。烟酒可以不吃、麻将可以不打,可茶不能不喝,这是许多屏山人饮上茶后的感慨。炒青茶,屏山人生活离不了,我更离不了。

爱上炒青茶,海誓山盟,地老天荒。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