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山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梦妙玉能进大观园,根本不是偶然,全 [复制链接]

1#

《红楼梦》十七回,管家娘子林之孝家的向王夫人汇报元春省亲宗教准备工作,这是妙玉第一次出现在读者的视野里:

“……外有一个带发修行的,本是苏州人氏,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因生了这位姑娘自小多病,买了许多替身儿皆不中用,足的这位姑娘亲自入了空门,方才好了,所以带发修行,今年才十八岁,法名妙玉。如今父母俱已亡故,身边只有两个老嬷嬷、一个小丫头服侍。文墨也极通,经文也不用学了,模样儿又极好。因听见‘长安’都中有观音遗迹并贝叶遗文,去岁随了师父上来,现在西门外牟尼院住着。他师父极精演先天神数,于去冬圆寂了。妙玉本欲扶灵回乡的,他师父临寂遗言,说他‘衣食起居不宜回乡,在此静居,后来自然有你的结果’。所以他竟未回乡。”

林之孝家的话没说完,王夫人就说那这样的人,咱们应该接过来。林之孝家的回:

“接他?她说‘侯门公府,必以贵势压人,我再不去的。’”

王夫人于是吩咐下帖子请妙玉,林之孝家的安排写请帖、请妙玉,择日就派了车轿去接了。

妙玉的这个亮相,虽说是通过外人之口,一出场也相当有派头。这里面有个问题,妙玉的师父凭什么决定妙玉的去留。

妙玉的师父是谁?为啥能做到未卜先知?

妙玉的师父极精演先天神数,什么意思?就是能预测未来,推演祸福,就是有未卜先知的本事。她师父临终给妙玉遗言,说她就在这静居,自然将来有你的好处,这好处,应该就是入住大观园。

关于妙玉为什么进京,曹雪芹写出了两种答案,一是因为都城长安有观音遗迹并贝叶遗文,于是师父带着妙玉进京求法;二是邢岫烟说妙玉“不合时宜,权势不容,竟投到这里来”。一个主动,一个被动。其实细细体味联系妙玉进京时间,这两种说法都不准确。

妙玉失去父母后,师父就是她的庇护者,她的师父能未卜先知,当然知道自己的寿数,她能保护妙玉的时间是有限的,她在死前必须要将妙玉的将来安排好,怎么安排?朝廷竟然准备让有条件的妃嫔省亲,省亲当然需要宗教人员,妙玉出身高贵、有品有貌、文化素养极高,将她安排进这些将要省亲的妃嫔的娘家,在这些侯门公府里,恐怕是最好的结果了。

得到了这样的消息,妙玉的师父毫不犹豫的带上妙玉进了京。妙玉的性情师父最懂,将妙玉安排进某位娘娘的省亲行宫,避免纷扰的复杂社会,肯定是清高无比的妙玉最好的归宿。能让师父如此费心费力的,应该是妙玉父母生前作出了妥善的安排,最有力的前提,也会只是一个:身份。

妙玉进京的时间,和太上皇皇太后做出让宫中妃嫔回家探望父母的时间很吻合,各家修建娘娘省亲行宫是需要时间的,比如贾府就用了一年。这个时间对妙玉来说足够了。

妙玉进京,目的就是要找到一个永久的安身之所,为权势不容也好,求取佛法也好,只不过都是真实目的的幌子。

进了京,妙玉的师父就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推销妙玉:模样极好、文墨极通、青春正好、出身高贵,正适合担任皇家妃嫔省亲的宗教工作。事实上,请妙玉的人家一定不少,否则坊间不会流出她不愿受侯门公府权势压力的宣言。为啥会这样,妙玉师父的推销工作做得好啊。

和周贵妃家之流不同的是,曹雪芹让贾府下帖子请来了妙玉,维护了妙玉贵族身份的面子,免却了妙玉的后顾之忧。

其实妙玉进贾府,全是她师父运筹帷幄的结果。

可惜的是,妙玉的师父还是没有能算准妙玉最终的结局,最后贾府败落,她的徒弟妙玉失去了最后的庇护之所,身陷污泥中了。

我是屏山,欢迎点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