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山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黛玉之死曹雪芹最爱的女主角,连死亡都唯美 [复制链接]

1#
治疗白癜风有好办法么 https://m.39.net/pf/a_10467294.html

《红楼梦》里最令人揪心的一幕恐怕就要算黛玉之死了。

绛珠仙子下凡,为的是将一世的眼泪还给对她有着甘露之惠的神瑛侍者贾宝玉,还完了泪水,自然是要返回太虚继续做她的神仙去。可是,因为林黛玉太过美好,她和宝玉的感情太动人,读者对于苦绛珠香消玉殒不能释怀,对潇湘馆廊下鹦鹉檐下燕子失去女主人倍感悲戚。

黛玉是带着对宝玉无限的眷恋和不甘死去的吗?《红楼梦》戛然于第八十回,成了永远的谜。

程高续作黛玉之死经历了一波三折:先是各种昏晕,心中口头微气不断,再灌桂圆梨汁,再来个回光返照,一会儿向紫鹃说抱歉,一会儿交代遗言,最后手都凉了,瞳孔都散大了,已经死了,还能猛叫几声“宝玉,宝玉,你好……”。

这一大段,死的这叫一个拖泥带水,反正屏山看着,只觉得啰里啰嗦很尴尬,本来绛珠仙俗世使命已完,魂归离恨天,就是死,必须是不染凡尘的,如同一首诗说:挥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这才符合娇花照水、弱柳扶风、心较比干、状如西子的人设,如果让黛玉死的这么难过,死的这么庸俗,曹雪芹不答应,千万读者也不能答应。

绛珠仙子(黛玉)下世的目的就是完结和宝玉的一世情缘,将这俗世里的眼泪还他,还完了,就该回去了,对这末世的俗世不可能有那么多的不甘和遗憾。为啥呢?

早在宝玉挨打的那个端午节,宝玉说林妹妹从不说什么仕途经济的混账话,还有经晴雯之手送帕,黛玉和宝玉就完成了彼此确认,从此心心相印,再无猜疑争执。黛玉要什么呢?她要确认的是宝玉对她的真心,她以前耿耿于怀的是宝玉一见了姐姐,就忘了妹妹,这个端午节,她和宝玉都明白,在最高处的精神层面,两个人的一致性远远超出了宝钗和湘云等辈。其实有这一点,黛玉已别无所求了。

黛玉和宝玉两个人都非常的清楚,因为林家的绝户,木石姻缘现实中违背家族利益,精神上为世所不容,不会有结果。这种绝望的情绪贯穿始终,黛玉说:天尽头也没有香丘,明媚鲜妍很短暂,一朝春残花渐落,花落人亡两不知;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无一不是黛玉对将来没有任何期待绝望的判断,她早有这样的心理准备,在日常中也是这么做的,端午节后,其实黛玉再也没有小性儿,凡事可以用我们今天的一个词来形容,就是很佛系,她积极拥抱现有的美好,内观自己,珍惜当下和宝玉和姐妹们的亲密的日子。比如她和宝钗和解,从不在乎湘云对她的挖苦,对宝琴、香菱、岫烟等坦诚相待。

这种表现在宝玉那里也是一样,他说自己能在大观园里守着姐妹们过一天就快乐一天,到要死了,化灰化烟,随风散了,这一生得其所也。

两个人的人生观何其一致!活着咱们就好好地活着,死了咱们就干干净净的死。对于什么木石姻缘的将来,既然决定权不在咱手里,压根别去想,因为想也没有用。这是悲观的态度,是出世的态度,不得不说,在特定的环境里,也是现实和不妥协的态度。

在这个前提下,屏山不相信黛玉死的如此的拖拖拉拉,她自己说过,质本洁来还洁去。死的干净可以说是她的追求。要知道,林黛玉身上最突出的特质就是人性之美,她生命的全过程都应该是美的,包括死。她活着都能和情敌和解,而且她最懂宝玉,死的时候,不可能有任何的情绪和抱怨,这才符合《红楼梦》第一女主角的人设。是潇湘妃子应该有的状态。

我是屏山,欢迎点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