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山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上林湖畔,谱一曲新时代泥与火之歌 [复制链接]

1#
潮新闻记者翁云骞共享联盟·慈溪马安娜邵滢烧窑用的翠屏山木柴、和泥用的上林湖碧水、制瓷用的栲栳山岭土、保存近月的火种。上林湖畔,泥与火之歌再度吟唱。6月,慈溪首届“柴烧龙窑”主题系列活动“出圈”。开窑仪式上,三千多件历经烈焰洗礼的越窑青瓷佳作从匣钵内取出,赢得满堂彩。这是一件文化盛事。开窑这天,不仅当地“四套班子”负责人齐齐出席,数十家中央、省、市级媒体也受邀来到现场采访。柴烧龙窑开窑。王烨江摄这也是一场文化长跑。从上林湖越窑遗址初次发掘到到如今成功举办7届越窑青瓷文化节,青瓷之于慈溪,早已超越一般非遗文化和轻工业范畴,成为地域文化品牌建设的闪亮IP。作为工业大县、“浙江第一县”,慈溪为何对青瓷如此重视?一场龙窑复烧活动,又将如何为青瓷这个历史经典产业的发展再添一把火?重燃千年窑火上林湖畔是越窑青瓷发源地之一。曾经,窑工们不眠不休守着燃烧的龙窑,一件件精美瓷器在火浴中诞生,沿着海上丝路运往全世界。一朝断烧,人去火灭。上林湖畔的龙窑沉寂了数百年。窑是制瓷业的基础。复烧柴烧龙窑,就是要把昔日的古法技艺找回来,把曾经专属于这个地方的产业荣光寻回来。“龙窑因依山而建、斜卧似龙得名,上釉晾晒后的素坯装进匣钵、摆入龙窑,由烧窑师傅添柴加薪,火势最旺时窑温可达多度,成败仅隔一线。”从龙泉迁居而来的青瓷大师孙迈华对龙窑如数家珍。惟其艰难,方显珍贵。柴烧龙窑决定复烧以来,孙迈华、孙威父子查询了大量资料,进行反复试制试烧。两天一夜的不眠不休,他们将全身心奉献给这凝结了无数古窑工智慧的秘色之道。何止龙窑?对越窑青瓷文化的挖掘,是慈溪一场延续几十年、参与人数众多的接力长跑。上林湖的碎瓷片。资料图始于上世纪30年代,兴于90年代。经历6次考古发掘,上林湖越窑遗址的神秘面纱被逐渐揭开。古银锭湖寺龙口窑址、上林湖后司岙秘色瓷窑址的发掘成果先后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唐宋时期的中国制瓷业》《上林湖后司岙窑址出土北宋早期瓷器》等古陶瓷研究专著相继出版。前不久的一场研讨活动上,青瓷文化遗产志愿者徐伟明发布近代上林湖越窑秘色瓷文化海外传播的最新成果,填补了多个领域的空白。经过一代代考古学家和青瓷工作者的努力,慈溪的城市文化图谱拼凑得益发完整。“‘一部陶瓷史,半部在浙江’,上林湖恰是浙江陶瓷史上半部分最绚烂的篇章。厘清越窑青瓷这个标志性地域文化的来龙去脉,是历史的使命,也是发展的必然。”慈溪市文化广电和旅游体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励孟挺说。越窑青瓷烧制技术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上林湖越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授牌,上林湖越窑博物馆开馆……近年来,慈溪着力提升越窑青瓷文化节等特色节庆能级,拓展秘色瓷和青瓷瓯乐影响力,同时通过大力度的扶持投入,培育发展青瓷产业。上林湖越窑博物馆。上林湖越窑博物馆供图一场全民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