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广东中学最全排名 专家:民间排名不能成择校标准_深圳,
最近,一条名为《2014年广东省中学最全排名》的在朋友圈里疯转。广州有好几所重点中学被其他地市学校赶超了,其排序也打乱了原来的格局,这引起了很多家长的关注。这到底可不可信?
13日,羊城晚报采访到广州市排名退步的重点中学相关负责人,他们认为单一标准的排行榜不见得科学,对这样的排名不太在意,一笑置之;同时提醒家长择校时还是要多元考察和评估,不要被误导。
排名
学校排序格局被打乱
“华师附中第一,广东实验中学第二,深圳中学第三……”看到,该排行榜列出了省内248间中学的排名。排名表上分别列出了学校、全省排名、排名系数、所属地市以及在地市排名等五个项目。而排名的依据则是以各校高中尖子数量算出的系数。
从排行榜来看,华师附中名列榜首,广东实验中学紧随其后,而第名都是被广州以外的地市学校占据,17名穿插了广州的广东仲元中学,之后又是顺德、中山、茂名等地市的学校,直到第30和第31位才找到广州的执信中学和广雅中学;之后包括广州市二中、六中、七中等学校的排序都打破了原来的格局。
发现,该的阅读量至今已经超过十万人次,还在不停地转发。不少友纷纷对照榜单,关心自己的母校有没有上榜。看到有母校的名字则表示庆贺,但也有友为母校的落榜鸣不平,质疑该排名不科学。
且不论这一排行榜是否科学,但造成的社会影响已成事实。昨天,就有番禺的家长看完之后开始纠结,“我原来是想让孩子报考执信中学的,但原来家门口的仲元中学排名更靠前,到底可不可信啊?”
学校
不能用单一标准衡量学校
昨天,羊城晚报联系到在上述排行榜中明显“退步”的广州某重点中学的相关负责人,他表示,这个民间的排名很不科学,比较滑稽可笑,他们一笑置之。
“现在社会这么多元,学校课程这么多元,怎么可以用唯一的标准来衡量学校?”该负责人指出,每个学校的生源构成不同,每个学校的办学也各有千秋,单一用高考尖子生系数的指标来衡量并不科学,况且“尖子生”是什么标准也很难定义。
为何那么多广州以外的地市学校纷纷“挤”上来?该负责人认为,可能这些都是每个地市的重点学校,集中了当地最优质的生源。而广州是省会城市,优质生源被分薄了,所以有些学校的尖子生不见得会比地市学校多。
专家
民间排名不能成择校标准
采访了解到,除了民间机构散布的这些学校排行榜,其实教育部门官方也会有学校的排行榜,但其排名的标准不一样。
以广州为例,广州市教育局每年也对各校毕业班工作进行评价,但评价标准不是唯高考分数论,而是涵盖德育、体育、课程设置、学业水平测试、实验操作、高中巩固率、高考成绩、特长培养、依法办学等,并且根据学校的生源情况决定学校所在的生源组,设立不同的组系数反映不同生源组的培养难度,由此来分析学校的办学能力。
广州市教育研究院教育发展研究室主任李伟成认为,现在都是强调学生的综合发展,相对而言教育部门的官方排名较为科学。而民间社会机构的排名并不权威,一是因为统计途径有出入,二是其标准不一,仅仅用高考成绩来排名更是不妥。
“这些民间排行榜作为茶余饭后的笑谈就好了,不能成为择校的标准。每个人的心中对每个学校的评价都要有一杆秤,不要受这些信息误导和干扰。”李伟成提醒。
陈晓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