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山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宜宾屏山县问诊把脉深化民族地区移 [复制链接]

1#
知名青少年白癜风研究专家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

为倡导民族地区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规范民族地区干部群众婚丧喜庆事宜,屏山县“问诊把脉”深化民族地区移风易俗。

把准“脉”,准确找出民族地区移风易俗“症结”。将民族地区“移风易俗”纳入今年“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工作重要内容,建立例会制度,每年召开移风易俗工作例会不少于2次,把“尊重民俗”与“革除陋习”区分开来,按照调研了解群众意愿、座谈形成各方共识、联合出台统一标准(与比邻县市)、共同发力抓好落实。截至目前,发放问卷余份,整理群众真实需求余条。

下准“药”,精准开出民族地区移风易俗“药方”。制定《关于在民族地区开展移风易俗树新风工作的指导意见》。实行彩礼“最高限价”,规定“喜事”聘金、礼金分别不超过7万元和2.5万元。提倡“丧事”从简,鼓励赶礼用现金代替牲口,除婚事、丧事外,提倡“换裙”、订婚等其他喜庆事宜只在近亲属范围内办理家宴,不对外搞庆贺活动、不办酒席,提倡操办婚丧喜庆事宜对收受牲口按需宰杀。开展“尼木措毕”祭祀活动应控制规模和参加人数,反对铺张浪费。

治准“病”,充分把握民族地区移风易俗“疗效”。全县所有村民小组均组建了3人以上的“移风易俗”劝导队,队员由村组干部、红白理事会负责人、彝促会和“彝调委”负责人、“乡贤”人士、宗族长等组成。劝导队员及时入户宣传*的民族*策和“移风易俗”规定余次,对出现未遵守“移风易俗”规定的行为及时劝导,常态化建立“移风易俗”“红黑榜”,群众签订承诺书数量达到90%以上。民族地区乡风文明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屏山县委统战部供稿)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